原標題:“云游敦煌”:“活化”文物新啟示

“云游敦煌”小程序手機界面 李超攝
中國甘肅網3月5日訊 據蘭州日報報道(首席記者 李超)4日記者從敦煌研究院獲悉,隨著該院聯合人民日報新媒體、騰訊推出的微信小程序“云游敦煌”正式上線,其新穎、快捷的呈現方式得到了人們一致的好評,并對文物保護利用的“活化”發展帶來了全新的啟示。
誕生:“與時間賽跑”
只需在手機上輕輕一點,就能近距離欣賞到精美的敦煌石窟壁畫、彩塑、石窟建筑,還可“私人定制”壁畫故事和智慧“畫”語。除了大家熟知的“九色鹿”外,敦煌壁畫中還有哪些動物?敦煌壁畫是如何繪制的?這些問題也都能在這種生動體驗中一一找到答案。
“這款小程序的推出過程可以用‘與時間賽跑’來形容。”敦煌研究院院長趙聲良曾這樣說過。原來,“云游敦煌”自2019年下半年就開始了策劃,今年年初受疫情影響關閉莫高窟等石窟后,敦煌研究院便與騰訊方面“加班加點”一舉完成小程序的建設開發工作,最終在預計時間內如期上線。
實際上,面對此次來勢洶洶的新冠疫情,諸多文博單位都選擇了線上展出這一貼近觀眾的新鮮嘗試,敦煌研究院也不例外。除了“云游敦煌”小程序外,該院還利用數字資源推出了“‘數字敦煌’精品線路游”“敦煌文化數字創意”“精品展覽”等一系列線上產品。
啟發:激發文物持久生命力
其實,回顧敦煌研究的歷史發展會清晰地發現,30多年來該院一直在積極探索以數字化技術手段展現敦煌文化。如今,無論是春節前推出的“大盛敦煌藝術大展”沉浸式展覽,還是“數字供養人”計劃、與王者榮耀團隊合作打造的《遇見飛天》角色皮膚等,歷經千年風霜雪雨的敦煌文化,正在飛躍發展著的數字化時代中不斷尋找著連接現代生活的創意與可能。
“這次疫情對博物館界既是挑戰也是機遇。”趙聲良在接受《南方周末》、“南方+”采訪時由衷地表示:“通過這次‘云展覽’及線上產品的嘗試,對博物館界如何進一步激發文物的持久生命力,煥發時代新光彩,融入時代發展等方面都有所啟發。”
“我們非常看重青年群體,要用他們熟悉的方式、感興趣的形式去傳遞敦煌文化。”他說:“對青年群體的傳播工作中,我們不僅制作了以青年群體為主要受眾的數字媒體內容,同時也加大了與騰訊等科技企業的合作進行信息傳播平臺的開發,用青年群體熟悉的方式和平臺進行敦煌文化的傳播。”
融合:更真實更專屬的體驗
“在互聯網空間,一切知識是互聯互通的,用與時俱進的方式傳播和活化敦煌文化,應該會帶來更真實更專屬的體驗。”趙聲良認為:“在這個小程序中我們將敦煌文化內容與科技手段的互動形式進行互相融合,讓交互的過程更加合理化,通過各種形式的交互手段‘活化’較為深奧的敦煌文化內容。”
他說:“同時,在信息陳列中把敦煌石窟內容進行了嚴謹細致的梳理,使整個小程序中的內容呈現能夠做到主次分明、生動有趣。最后,形成了大家看到的互動有趣、內容新穎、形式多樣的‘云游敦煌’小程序。”
據了解,所有網絡用戶除了可以在微信中進行體驗這個小程序,還可以在QQ中進行點擊,這讓大量年輕人在宅家上課之余可以獲得豐富的文化滋養。接下來,敦煌研究院還將攜手騰訊持續升級小程序的功能,很快還將上線一個用音頻講解壁畫的內容板塊,必然會給大家帶來不同的云游體驗。
未來:“云展覽”將持續發展、不斷創新
趙聲良表示:“其實,‘云游’敦煌不僅讓用戶可以‘云’參觀敦煌藝術,而且利用騰訊的技術優勢還確保了用戶的安全體驗,我們希望通過這種‘科技+文化’的方式,讓千年傳統文化‘飛’入尋常百姓家,與大眾產生互動。”
他認為:“我們應該廣泛運用人工智能、虛擬漫游等新技術,借助5G和云計算帶來的高速率傳輸,構建線上線下相融通的傳播體系,輸出更多精品數字傳播內容,多渠道傳播敦煌文化蘊含的人文精神和時代價值,用匠心呵護遺產,以文化滋養社會。”
“我想,通過此次嘗試,我們在‘云展覽’的各個方面都會積累一定的經驗。”趙聲良感慨地說:“疫情之后,‘云展覽’的形式也將持續,并且還會不斷創新,成為這個時代文物展示的重要形式,并將激活文物的持久生命力。未來30年,敦煌研究院發力的重點還是保護、研究和弘揚。把莫高窟保護好,把敦煌文化傳承好,努力把研究院建設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典范和敦煌學研究的高地。”
相關新聞
- 2020-01-19敦煌“新年禮”觸網熱銷:傳統文化“隔空”歸巢
- 2020-01-16敦煌鳴沙山·月牙泉景區春節期間免費開放
- 2019-12-3159名深圳學子"學"與"行"中朝圣敦煌 感知莫高窟文化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