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中新社中新網記者走進蘭州市第三中學“彩陶”課堂,學生正在繪制彩陶圖案。 劉玉桃 攝
中新網蘭州1月12日電(記者 劉玉桃 李亞龍)“從剛開始參觀博物館,了解彩陶的前世今生,到現在自己用衍紙材料制作彩陶紋飾,以及用超輕黏土還原彩陶過程,讓我對家鄉文化有更多了解,也鍛煉了我的動手能力。”蘭州市第三中學八年級學生劉穎涵說。
近日,在中國新聞社甘肅分社“校長名師面對面”專題訪談活動中,記者走進蘭州市第三中學“彩陶課堂”,學生正在繪制扇面,桌子上擺放著立體鏤空的紙藝彩陶作品。劉穎涵說:“從平面到立體模仿,我們逐步理解彩陶的花紋、造型,以及審美特點和變遷,加深對本土美術作品理解。”

圖為學生用紙創作的立體彩陶。 劉玉桃 攝
2018年,蘭州市第三中學設置身邊的歷史——甘肅遠古彩陶“新解”校本課程。如今這門課也是學生最喜歡的課程之一。
蘭州市第三中學校長劉照涌說,甘肅遠古彩陶是非常難能可貴的“藏寶庫”,獨有的地域文化使得萬年歷史精華近在咫尺,學校基于地方傳統文化建立了“觸摸身邊的歷史”——甘肅遠古彩陶“新解”藝術工作坊,從中采擷精華,將彩陶藝術之美帶入美育課堂,運用現代材料進行手工制作。
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學校彩陶課程分為繪制平面衍生紋樣;用衍紙材料制作彩陶紋飾;用超輕黏土還原彩陶;用卡紙繪制立體鏤空紙藝彩陶;最后設計制作古風書簽及扇面,將古人的智慧結晶運用到現代文創設計之中。

圖為學生用超輕黏土制作的彩陶。 劉玉桃 攝
蘭州市第三中學美術教師李毅表示,中國悠久的歷史彩陶文化,是一片富饒的土壤,它不僅僅有古樸自然的工藝美術造型,還有獨特神秘的民間圖形樣式,讓學生從藝術的角度來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甘肅特色文化資源精華,學會欣賞家鄉文化,在家鄉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得以創新,推動學生的健康成長。
李毅稱,學生前期通過實地走訪甘肅省博物館和通過網絡收集素材,了解彩陶的前世今生,然后回到課堂,在彩陶衍紙、黏土、卡紙、扇面和書簽手工制作過程當中,分享感受彩陶魅力,學習合作、碰撞想法,提升審美態度與創新能力,培養學生觀察藝術作品與動手動腦的實踐能力,同時提升學生文化自信、文化理解。
如今,該校成立彩陶“新解”藝術工作坊,依托本土傳統文化,進行文創設計。全校初一至高三的學生都可自愿參加。工作坊進行以彩陶為原型的美術文創設計,有古風書簽、團扇扇面繪制、黏土仿制彩陶等。

圖為學生用衍紙材料制作的彩陶紋飾。 劉玉桃 攝
除了彩陶課程,目前學校特色校本課程還有創意美術、趣味地理、硬筆書法、茶藝、扎染、合唱等。利用課后服務全面覆蓋,吸引學生廣泛參與,確保學生在校內學足學好,呵護學生身心健康。
劉照涌說,學校秉持著“始于傳統 承以創新”的實踐理念,讓距離萬年文化遺產“活”起來,讓學生身體與心靈真正觸摸到身邊歷史,感受甘肅彩陶藝術之美,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完)
相關新聞
- 2022-01-07秦川,風從敦煌來
- 2022-01-10甘肅甘南“街舞進藏鄉”助藏族學子“玩轉”新興藝術
- 2022-01-11海外學子云端觸“隴原非遺”
- 2022-01-11【暢游隴原】詩意水云鄉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