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甘肅,你的第一反應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雄渾遼闊,還是“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的荒涼悲壯?
隴南,會顛覆你所有關于甘肅的“刻板印象”!這里東接陜西,南通四川,扼陜甘川三省要沖,素有“隴上江南”之美稱。地貌峻秀,氣候溫潤,讓不少珍稀動物在這里留下足跡;光熱富足,水土優質,讓這里成為甘肅唯一的茶產區。央視頻尋茶小分隊走進甘肅隴南的文縣、康縣和武都區,感受那里的好山、好水、好茶,還有一片片茶葉帶給人們的好生活。

01
在大熊貓國家公園
遇見生態茶園
隴南位于北緯33°,境內海拔從550米到4187米。沿著隴南文縣碧口鎮李子壩村的山路前行,不時會見到“大熊貓國家公園”的標識,李子壩村整個茶區都處于大熊貓、金絲猴、羚牛等野生動物的領地中。

2021年10月12日,我國正式設立第一批共五個國家公園,大熊貓國家公園就是其中之一。大熊貓國家公園由四川、陜西、甘肅三省的相鄰區域組成。其中,甘肅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就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在這里,生態茶園是人類和野生動植物最重要的緩沖區。

獨特的氣候和復雜的地理環境,造就了隴南高緯度、高海拔、高環境清潔度的“三高”優勢,讓主產于長江以南的茶葉,也在這里孕育生長,生產的茶葉也因此具備了高香、高甜、高鮮的“三高”特質。
02
嘗嘗隴南的綠茶
是什么味道?
龍井43號、中茶108、黃金芽……茶樹早早感知到春天的到來,展露出新芽。





春茶,大概是愛茶之人在春天不可錯過的一口鮮味。隴南的綠茶有何特別之處?它們在高山云霧中生長,茶農們小心提采頂端最鮮嫩的茶芽,動作重復四到五萬次,才能采夠制得一斤隴南綠茶的芽頭。白天茶農們在茶園里忙碌,到了傍晚六七點鐘,茶廠熱鬧起來。鮮芽從茶簍里倒出來,茶農的錢袋子鼓了起來。


來隴南喝茶,春天當喝綠茶,扁形茶、卷形茶、條索形茶,各有不同滋味,到了夏秋季節,紅茶、白茶、黑茶、烏龍茶開始陸續上市。隨著隴南茶產業鏈的快速發展和新優產品的不斷開發,隴南茶葉的銷售周期從春天一季延長至一年四季,茶客們更有口福了,茶農的收入更高了,茶區群眾的生活更加幸福了。一間間明亮、寬敞、現代化的茶葉加工車間,讓小葉子變成了隴南鄉村振興的金葉子。
03
“茶葉+”
走出鄉村振興新路子
隴南日漸成熟的茶葉經濟,吸引了越來越多年輕人回到家鄉,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帶動隴南茶產業方方面面的發展:電商達人通過網絡平臺和手機鏡頭,將隴南茶介紹給全國各地的觀眾,有效帶動當地群眾增收致富;“90”后專職書記盤活撂荒茶園,在4A級景區里打造出新的風景,將茶產業與文旅相結合,讓茶區變景區。現在隴南向企業和個人推出了茶園私人定制的活動,如果在這里定購了茶園,不僅可以通過手機實時查看茶園狀態,而且還有專業“管家”幫忙打理。





新茶人帶來新理念,新理念有了新科技的加持,讓隴南因茶而美,茶區群眾因茶致富,實現了鄉村美麗,產業振興,隴南茶產業呈現出布局優化、鏈條延長、品質提升、效益增加的態勢。
04
殘缺的石碑
見證隴南的茶馬故事
在隴南康縣的北部山區,綿延盤旋著一條鑿石成階的狹窄古道,它屬于西北川陜甘茶馬古道的一條重要支線。2009年第三次文物普查時,有關部門在此處一個叫望關石貓梁的地方,發現了一塊石碑。其寬70cm,高90cm,有可辨認的碑額“察院明文”和碑文:“巡按陜西監察……示知一應商人……茶馬販通番捷路……”據專家考證,此碑為明朝時所立路碑,實證了隴南茶馬古道的存在。

殘缺的石碑,還原茶馬古道的歷史樣貌。崎嶇的山道,見證了茶馬商貿從古至今的繁盛。

站在古道放眼望去,能看到新修的高速公路和正在建設中的鐵路,它們構成了今天的“茶馬新道”,讓隴南的茶產品走得更遠,讓更多游客走進來。

中國是茶的故鄉,“茶”字拆開,就是“人在草木間”。生態隴南、綠色發展,在隴南,小小的茶葉串起完整的產業鏈,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很好地詮釋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主題。

甘肅尋茶香,讓我們開啟一場“隴上江南”的尋茶之約吧!
- 2024-05-22在大西北遇見江南"西湖":美貌曾被地震毀壞的城市名片
- 2024-05-15探訪甘肅藏鄉青稞酒古法釀造技藝
- 2024-05-11通渭公園初夏美景已上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