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網記者 程健
近年來,蘭州市公安局七里河分局以源頭治理為目標,堅持把清除隱患、控制發案與創新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相結合,緊緊圍繞“基礎牢、出事少、治安好、黨和人民滿意”的目標,積極探索市域社會治理“三進”(即所長、民警“進班子”,社會力量“進組織”,聯調隊伍“進院落”)模式,轄區治安掌控能力水平持續提升,人民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持續提升。

所長、民警“進班子” 打造堅實的“組織堡壘”
截止2022年3月,七里河公安分局17個戶籍派出所所長全部進入轄區鄉鎮(街道)黨工委班子,130名社區民警進入社區(村)兩委班子,由黨員民警兼任社區(村)黨組織副書記,非黨員民警兼任社區(村)主任助理,以警務工作促進黨務工作,以黨務工作保障警務工作,建立起適應公安工作需要的、符合時代特征的“警愛民、民擁警、警為民、民助警”新型警民關系,為群眾提供高效便捷服務。
“進入街道黨工委班子后,我們派出所借助街道、社區網格化管理平臺,開展‘一標三實’基礎信息采集、矛盾糾紛排查化解、重點人員管控工作更高效方便了,民警聯合街道、社區綜治力量同步開展工作,街道層面市域善治、基層社會治理工作做的更實了。”西園街道黨工委委員、七里河公安分局西園派出所所長潘汝萃介紹。

所長、民警進“班子”后,主要分管或負責綜治、禁毒、政法等相關專業工作,打破了以往派出所唱獨角戲、社區民警單打獨斗的局面,能夠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火車頭”作用,調動轄區居民、社會志愿者、駐地單位參與基層治理的主動性,使他們由以往的單純配合派出所工作向與公安機關齊抓共管轉變,成為公安機關社會治理的合伙人、共同體,將治安管理、疫情防控、監管執法、公共服務有機整合為“一張網”。
社區民警與基層社區組織精準結對,組織綜治力量,認真抓好“人、地、事、物、網”等治安要素的采集,切實把工作中的“短板”做成高質量發展的“潛力股”。以“共享”為核心,努力實現“人、財、物”三大要素的共享共用,深化“區網融合·五聯兩共”模式向縱深推進,全面提升公安機關核心戰斗力,努力形成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
所長和民警進鄉鎮(街道)、社區“班子”后,能夠統一政治、思想、組織、作風、能力、紀律建設,確保步調一致,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實現公安工作與街道社區黨務、政務、事務深度對接融合,激發全警干事創業熱情,做到為擔當者擔當,為負責者負責,為干事者撐腰,使廣大干警安身、安心、安業。

社會力量“進組織” 共建充實的“群防力量”
警力有限,民力無限,七里河公安分局緊緊圍繞社會治安穩定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秉承“求真務實、守正創新”的工作導向,著力構建“專精、標準、負責、系統、閉環”工作體系,積極培育平安建設基層組織,“西湖藍盾”“晏媽媽”“反詐螢火蟲”“退役軍人志愿者服務隊”等一大批群眾耳熟能詳、深受喜愛的基層組織在七里河應運而生,有效延伸了治安管理觸角,在疫情防控、基礎業務、轄區治安等多方面均做到不松懈、不斷檔,用真心踐行新時代公安工作群眾路線,著力構建警民共同體,切實做到多元化化解矛盾、全時空守護平安、零距離服務群眾。
王瓊是“全國最美退役軍人”,也是七里河公安分局敦煌路派出所的一名社區民警,她在派出所工作時,積極借助社區平臺,廣泛發動“義警”、綜治員、保安員、物業管理員等社會綜治力量,合力開展反電詐宣傳工作,以“家里人”身份發揮組織優勢,創新工作方法,走街巷、開直播,守護群眾的“錢袋子”。她通過發動社會力量將“反詐靈魂8問”“反詐提醒便利貼”等宣傳標語貼在飯店、停車場、桶裝水、外賣、快遞、茶杯、雞蛋、口罩等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地點,她首創的反詐“八寶茶、土雞蛋、口罩”隨著桶裝水、外賣、快遞走進千家萬戶。

“西湖藍盾”義警隊伍,是活躍在小西湖轄區靚麗的“一片藍”,作為公安部首批命名的楓橋式派出所,小西湖派出所在新時代始終探索著警民共建新渠道,組建了全省第一支由社區民警統一管理,以物業保安和護衛為主體,以社區黨員和社會志愿者為輔助力量的百人義警隊伍。
自成立以來大大緩解了基層民警壓力,他們不僅是街面的“活探頭”和安保的“黃金眼”,更成為了維護轄區社會治安穩定不可或缺的輔助力量,承擔著社區治安巡邏、安全防范宣傳、窗口服務引導、矛盾糾紛調解、企業安全監管、警民溝通聯絡的職責。同時,小西湖派出所還整合了有義警24小時值守的企事業單位值班室、停車場收費崗亭、小區門衛值班室,建立了社區警務室下設的治安管理藍盾二級工作站。轄區78個工作站加上9個社區警務室,連點成線,連線成網,整體聯動,形成了群防群治的“銅墻鐵壁”。
“退役軍人志愿者服務隊”,是七里河區“三民”(民警、民兵、民宗)創新模式中的一支由退役軍人組成的社會綜治力量。按照平時“服務治安”,戰時“服從黨委”的原則,157名退役軍人以班為單位,分布在各個基層社區,在社區民警的帶領下,共同開展治安秩序維護和社會面巡邏防控、服務群眾等工作,發揮和承擔起群眾的宣傳員、聯絡員、安保員、服務員、應急員、快遞員的“六員”效能。特別是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在七里河區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公安、退役軍人、宗教人士及志愿者、義警等社會各方力量聚力作戰、攜手抗疫,構建了“1+3+N”的抗疫格局。

聯調隊伍“進院落” 塑造扎實的“矛調機制”
近年來,七里河公安分局積極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聯合社區志愿者、公職律師、基層司法所力量,以派出所矛盾糾紛調解室和社區警務室聯合調解機制為依托,采取入戶、上門、進院等方式,深入訪民情、就地解矛盾,增強化解矛盾糾紛的針對性、時效性,力求“排查得早、發現得了、控制得住、解決得好”,努力把矛盾和問題解決在基層、消滅在萌芽,為一方百姓守護和諧安寧。
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雄模范劉蘭香是七里河公安分局社區民警的優秀代表,這些年,她與聯調隊伍深入居民院落,創新工作方法,成功調解了數不清的家庭、婚姻、鄰里糾紛,化解了多場合同、討薪矛盾,不知不覺中守護轄區平安成為了她最大的愿望。
常態化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七里河公安分局各派出所牢固樹立“預防走在排查前、排查走在調解前、調解走在激化前”的理念,充分發揮專門力量、群眾工作、技術手段等優勢,常態化收集、掌握影響社會穩定的情報信息,及時獲取內幕性、預警性、行動性線索,將風險降到最低點,將矛盾化解在源頭。

構建矛盾糾紛重點排查體系。各派出所民警主動對接社區志愿者、公職律師、基層司法所及勞動監察大隊,全面掌握居民小區內勞資糾紛、房屋拆遷、土地征用、醫患糾紛等情況,細化重點領域、重點問題、重點人群排查,以“百萬警進萬家”活動為載體,把好矛盾糾紛源頭關、監測關、管控關。
推進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建立區、街鎮、村居三級聯排聯調工作機制,每個戶籍派出所都設立了專門的矛盾糾紛調解室,配備了社區志愿者、人民調解員、公職律師和志愿律師,同區司法局建立“公調對接”工作機制,堅持一事一策,規范治安調解與人民調解、司法調解的銜接,及時有效調解糾紛、化解矛盾。
今年以來,分局各派出所民警累計走訪群眾5.7萬人次,化解矛盾糾紛680余件,有效防范了各類“民轉刑、刑轉命”案件發生。
- 2022-10-24【二十大時光】聽 來自蘭州法院干警的心聲
- 2022-09-22心里要裝著老百姓——隴南市公安交管部門服務山區群眾紀實
- 2022-09-22蘭州公安不斷擴大戰果 全力攻堅沖刺“百日行動”
- 2022-09-22甘肅公安:用“平安指數”護航富民興隴“發展指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