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甘肅網訊(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 曹旭)8月19日下午,“e法耀隴原”全國網絡普法行甘肅站主題采訪活動在慶陽市華池縣拉開序幕。來自中央重點新聞網站、商業(yè)媒體平臺及甘肅省內新聞網站的30余名媒體記者走進南梁革命紀念館,探尋這片紅色土地上法治精神的萌芽與發(fā)展。

南梁革命紀念館,坐落于陜甘寧三省區(qū)交界的華池縣,這里不僅是中國革命歷史的重要見證地,更是紅色法治精神的發(fā)源地之一。步入紀念館,圓形穹頂中央的黨徽熠熠生輝,23枚小紅星象征著陜甘革命根據(jù)地建立的23個蘇維埃縣級政權,仿佛在訴說著那段烽火連天的歲月。
據(jù)了解,20世紀初期,因列強入侵、軍閥混戰(zhàn),陜甘地區(qū)的人民群眾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革命的火種悄然生根發(fā)芽,最終燃遍了整個陜甘大地。一張張歷史照片和一件件珍貴文物,記錄了革命先輩們在極端困難條件下如何逐步建立起蘇維埃政權,并嘗試進行法治建設的艱辛歷程。

1934年,陜甘寧邊區(qū)蘇維埃政府在南梁成立,標志著這片紅色土地上有了正式的政權機構。政府成立后,迅速制定了土地、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的十大政策,其中不乏對法治建設的初步嘗試。“邊區(qū)當時就明確規(guī)定了貪污10塊大洋就要槍斃的嚴厲措施,這體現(xiàn)了革命政權對腐敗的零容忍態(tài)度。”據(jù)介紹,這一規(guī)定,不僅是對黨員干部的約束,更是對法治精神的初步踐行,為后來的法治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在這里,法治精神與群眾路線緊密結合,形成了獨特的紅色法治文化。

“這次活動,首站來到了革命老區(qū)華池南梁,我深切地感受到這片紅色沃土上法治建設的蓬勃生機。當?shù)厝罕娨卜e極參與線上普法互動,這種將紅色文化與現(xiàn)代普法相結合的方式很有意義。相信接下來的每一站都會給我們帶來不一樣的普法新體驗。”中國甘肅網記者王星懿說。
放眼今天的甘肅,紅色基因在一代代法院人手中接力,從“馬背法庭”到“車載法庭”,從“炕頭調解”到“云上審判”,變的是形式,不變的是那顆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的心。

大家紛紛表示,要將南梁精神通過手中的筆和鏡頭,轉化為推動網絡法治建設的強大動力,為構建清朗網絡空間貢獻自己的力量。
- 2025-08-20e法耀隴原|巧兒說法:紅色法治基因成為基層治理現(xiàn)代化強大引擎
- 2025-08-20甘肅:傳承創(chuàng)新“馬錫五審判方式”經驗做法
- 2025-08-20甘肅擺法治盛宴 媒體組團找“料”曬經驗
- 2025-08-20e法耀隴原 | 2025年“全國網絡普法行·甘肅站”活動啟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