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市安寧區棗林西社區網格員王彤負責的網格區域內,83歲的獨居老人潘奶奶是她最先惦記的人。

2022年冬天,潘奶奶不慎摔倒導致骨折,只能臥床休養。王彤得知后,第一時間通過“民情地圖·小蘭善治”平臺將老人納入重點服務對象。從此,每周上門看望潘奶奶成了她雷打不動的習慣,詢問身體狀況、打掃衛生、檢查用電用火安全。
潘奶奶身體康復后寫了一封感謝信,字里行間充滿對王彤和另一位網格員程婷婷的感激之情。這封手寫的感謝信,成為棗林西社區網格化服務最溫暖的見證。

王彤是棗林西社區12名專職網格員之一。該社區轄域有160多家企事業單位、240多個商鋪、14個居民小區,常住人口超過1.1萬人。面對轄區范圍大、人口多的特點,如何提供優質服務成為社區治理的重要課題。
棗林西社區黨委將整個轄區劃分為12個小網格,按照“1+4+X”模式建設網格力量體系,實現了社區服務的精準化和高效化。社區不僅配備了12名專職網格員,還組建了以物業、新就業人員和“社區達人”為主的55人網格工作隊伍。

網格員的工作瑣碎而具體。除了照顧獨居老人,王彤還要及時更新社區人口和建筑信息到“民情地圖”平臺。這個平臺整合了此前分散在多個APP的功能,實現了基層治理數據的統一歸集與分析。常走訪、勤溝通、多關心,是王彤和同事做好民生服務的關鍵。他們用腳步丈量民情,逐一解決“任務清單”,用真情溫暖民心。網格員不僅是社情民意收集員、矛盾糾紛調解員,更是居民和特殊群體的“好幫手”。安全隱患排查也是網格員的重要職責。
社區細致的服務和黨員干部的真心付出,贏得了居民的真誠回饋。退休老黨員主動報名擔任“銀發志愿者”,積極參加社區活動。年輕人閑暇時在黨群中心參與志愿服務,教老年人使用手機,給孩子們輔導作業。孩子們也在家長帶領下,幫忙清理樓道雜物、撿拾垃圾。一幅黨群連心、共建家園的溫情畫卷正在棗林西社區徐徐展開。
2024年,棗林西社區獲得甘肅省新時代“楓橋式”基層單位、全省“紅石榴”各族群眾互嵌式發展示范社區等榮譽。這些榮譽背后,是無數個像王彤一樣的網格員日復一日的辛勤付出。
如今,走進棗林西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用心聚力 用情服務”幾個大字格外醒目。墻上的“民情地圖”標注著每個網格的詳細信息,王彤和同事每天更新著這些數據,如同繪制一幅巨大的民生畫卷。
文·圖丨奔流新聞首席記者張鵬翔 實習生沈嶸娟
- 2017-01-20隴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隴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隴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隴周刊(2017年 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