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從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戰略高度,準確把握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演進方向和規律,明確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并在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上把“堅持和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強化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納入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進行頂層設計、作出戰略部署,深刻揭示了監督和國家治理的內在關系,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堅守初心使命、勇于自我革命的政治自覺,為紀檢監察機關發揮監督保障執行、促進完善發展作用,促進制度建設和治理效能更好轉化融合,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了重要遵循。
監督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礎性工程。治理是為了實現公共利益而對公共權力進行管理活動的總稱,監督是對公權力運行的合法有效性進行檢查、督導、糾偏、懲戒的活動。由此可見,監督是治理的內在要素、重要環節,也是權力正確運行的根本保證,在管黨治黨、治國理政中處于基礎性、保障性地位。只要公權力存在,就必須有制約和監督。缺乏有力有效的監督,公權力就可能會怠于行使、濫用徇私,國家治理體系就會運轉失靈,引發不正之風和腐敗等治理病變。要正確認識把握監督和治理的內在關系,在治理中發揮監督作用,在監督中提升治理效能,把公權力置于嚴密的監督制約之下,壓縮權力行使的任性空間,以有力有效監督確保公權力規范運行、正確運用和廉潔行使。
監督保障執行是國家治理體系有序有效運行的重要支撐。監督有力,保障才能有效,執行才能到位。監督保障執行,就是通過對公權力運行實施精準有效的監察、督促、檢查,確保國家治理體系有效運轉、國家治理能力不斷提升。發揮監督保障作用,就要正確履行監督責任,不斷強化政治監督,做實日常監督,確保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以及重大決策部署貫徹落實、執行有力,確保國家治理體系有效運行。要堅持和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不斷加強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確保黨章黨規黨紀和憲法法律法規成為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干部的自覺遵循,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成為全黨的統一意志、一致行動,確保黨的領導核心地位堅如磐石、國家治理能力鞏固提升。
促進完善發展是實現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監督的目的不僅是為了發現問題、糾正偏差,更是為了解決問題、促進發展。促進完善發展,就是充分發揮監督的發現、評價、糾偏、完善等多種功能,通過發現國家治理體系運行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對國家治理能力短板、不足和偏差提出預警,對脫軌權力進行修正,對正確行為強化激勵,進而推動整改、促進改革、完善制度,提升國家治理能力。要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相統一,堅持保持定力和改革創新相統一,聚焦解決阻礙改革發展的體制性障礙、機制性梗阻、政策性創新方面的突出問題,通過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構建決策科學、執行堅決、監督有力的權力運行機制,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紀檢監察機關要切實發揮監督保障執行、促進完善發展作用,把監督挺在前面,認真履行監督第一職責、基本職責,敢于監督、善于監督,以有力有效監督促進國家治理。一是聚焦“兩個維護”深化政治監督,加強對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國家發展重大戰略實施情況的全程監督,加強對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貫徹落實情況的跟進監督,加強對支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有效運行、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穩步推進。二是圍繞全面從嚴治黨發揮促進保障作用,一體履行全面從嚴治黨監督責任和協助職責,督促完善全面從嚴治黨制度、黨和國家監督制度,健全黨統一領導、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增強監督的嚴肅性、協同性、有效性,確保把嚴的主基調長期堅持下去,以黨的有效治理引領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三是堅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體推進提高治理腐敗效能,堅持穩中求進、實事求是,一體深化紀檢監察“三項改革”和“三轉”,始終保持正風肅紀反腐高壓態勢,鞏固拓展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成果,打通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內在聯系,加快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體制機制。四是落實規范化法治化要求加強紀檢監察自身建設,堅持依規依紀依法,完善內控機制和外部監督,健全完善權力監督制度和執紀執法體系,不斷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治理腐敗能力,確保紀檢監察權力在嚴格監督和制約下規范有序運行,以高質量監督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鐘紀言)
相關新聞
- 2020-05-11怎么看扶貧領域監督做好“三盯”
- 2020-04-26做實監督推動整改
- 2020-04-22敢于監督善于監督
- 2020-04-22定西:助力脫貧攻堅 巡察監督再出發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