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楹聯】
樓閣莫便登,先看文正記中,某條似我;
江山只如故,試數燕公去后,得助何人。
——清•吳獬撰(見《中華對聯大典》)
【小識】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但凡登過岳陽樓的人,每每都會生發范仲淹這樣的豪邁之慨;但凡讀過《岳陽樓記》的人,每每重溫文字,抑或登高遠眺,也會文思牽引,作一憂樂之嘆。
清人吳獬亦有此情,他曾為岳陽樓寫下一聯:“樓閣莫便登,先看文正記中,某條似我;江山只如故,試數燕公去后,得助何人。”起筆先是對隨便登樓者當頭棒喝。因為自宋以后,大凡登樓者,多是仰慕范公文章,吳獬便發問,先想想《岳陽樓記》中,某條似我?畢竟歷代以此記為憂樂天下的鴻篇巨制,吳獬讓人對標的不是具體文字,而是其中“先憂后樂”的家國情懷和“不以物喜”的人生態度。
下聯所說“燕公”,為唐代中書令張說,他謫守岳陽時擴建此樓,并命名“岳陽樓”;“得助何人”,是說北宋滕子京謫守巴陵郡,重修此樓,才有了范公文章,天下美談。而作者感慨,張、滕之后,代不如前,何時再有這樣“政通人和,百廢具興”的干才出現?吳獬當時還有題岳陽樓一聯:“每眼前望吳楚東南,輒憂防海;只胸中吞云夢八九,未許回瀾。”那時正值《馬關條約》簽訂,深處憂患之中,他乃是借這兩副對聯發憂國憂民之嘆。無可奈何之際,只好說“噫!微斯人,吾誰與歸?”(嘉南)

(書法作品由甘肅省書法家協會提供 作者 殷瑞東)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