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楹聯】
漢獻之朝,恨無醫國;
神農而后,賴有傳書。
——清•佚名撰(見《素月樓聯語》)
【小識】
古書《國語》中有一段對話,一人問,國家若患疾病,能醫治否?一人答曰:“上醫醫國,其次疾人,固醫官也”,上等的醫生首先考慮的是醫治國家,其次才是治病救人,這是從醫者的本分。遂有了民間諺語“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所謂醫國,是拳拳憂國濟世之心。
東漢末年有神醫華佗,其刮骨療傷等事跡更是被演繹得家喻戶曉。在揚州華佗廟曾有一聯:“漢獻之朝,恨無醫國;神農而后,賴有傳書。”即說漢獻帝時期為代表的東漢末年,天下紛爭,戰火頻仍,民不聊生,即便有華佗這般“神醫”,也遺恨漢家沉疴,久病難醫,這是借華佗之憾,言哀民之憂。下聯則轉為傳說嘗百草的神農,贊譽華佗是繼神農氏后,岐黃之術的杰出傳人。相傳華佗曾著有《青囊書》,可惜未能傳世,在《三國演義》里,還以華佗被陷囹圄忍痛燒書的情節做了交代。聯中“傳書”并非實指,乃是傳承醫學其精神。東漢的滅亡在咎由自取,就像華佗廟另一聯所說:“漢室有心腹之患,神針難救,豈非天哉”,所以即便憂國憂民的良醫,有時忍看“疾在骨髓”,也無可奈何。(嘉南)

(書法作品由甘肅省書法家協會提供 作者 董恒汕)
相關新聞
- 2021-10-18習仲勛的家風
- 2021-10-18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 | 科學家精神:孜孜求索 勇攀高峰
- 2021-10-18志者,心所向也
- 2021-10-18江山亦借草堂傳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