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湖北省黃石市黃石港區沈家營社區退休老黨員王明林在給社區群眾講黨史。 (受訪者供圖)
歷史認知是歷史自信的重要基礎。全面深刻認識黨的歷史,做到堅定歷史自信、筑牢歷史記憶,滿懷信心地向前進,樹立正確黨史觀是基本前提。什么是正確黨史觀?如何讓正確黨史觀更深入、更廣泛地樹立起來?
唯物史觀是共產黨人認識把握歷史的根本方法,正確黨史觀是唯物史觀在認識黨史、評價黨史過程中的具體運用
記者:如何理解唯物史觀和正確黨史觀的內涵?
陳金龍:中國共產黨一路走來,百年歷史是一部豐富生動的教科書。要讀懂這部教科書,準確、深刻地認識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必須樹立正確黨史觀。
唯物史觀是關于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的科學,是認識歷史、把握歷史的方法論基礎。唯物史觀從物質基礎、物質生產出發考察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內在規律及其走向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歷史趨勢。唯物史觀認為,物質生產是人類歷史的起源和人類社會發展的基礎;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制約,支配人類社會發展進程,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基本動力;歷史活動歸根到底是人的活動,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唯物史觀是我們共產黨人認識把握歷史的根本方法。正確黨史觀是唯物史觀在認識黨史、評價黨史過程中的具體運用。如果歷史觀錯誤,不僅達不到學習教育的目的,反而會南轅北轍、走入誤區。習近平總書記在《關于〈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的說明》中指出:“要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論,用具體歷史的、客觀全面的、聯系發展的觀點來看待黨的歷史。”這里實際上明確了正確黨史觀的基本內涵。
所謂具體歷史的觀點,就是從歷史事實、歷史實踐出發,具體呈現歷史事實,盡力還原歷史真相,把歷史結論建立在翔實準確的史料支撐基礎之上。所謂客觀全面的觀點,就是實事求是評價歷史,把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放在其所處時代和社會條件下去分析,置于歷史長河去評價,從全局上、整體上把握和評價歷史,不能以歷史局部代替歷史整體、以歷史細節否定歷史整體。所謂聯系發展的觀點,就是認清不同歷史發展階段的內在聯系,準確把握歷史發展的階段性和連續性、過程性和整體性,將歷史、現實、未來有機結合起來。
記者:學習黨的歷史為什么必須樹立正確黨史觀?
陳金龍:樹立正確黨史觀,有利于正確認識和評價黨史。科學認識黨的百年奮斗的光輝歷程和重大成就,客觀評價黨的百年奮斗的歷史意義和歷史經驗,從黨的百年奮斗中看清楚過去為什么能夠成功、弄明白未來怎樣才能繼續成功,能增進全黨全社會的歷史自信,自覺做到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
有利于繼承黨的優良傳統。我們黨經過百年奮斗,在生死斗爭和艱苦奮斗中經受住各種風險考驗、付出巨大犧牲,錘煉出鮮明政治品格,形成了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精神譜系,這是黨的優良傳統,也是黨的精神支撐。樹立正確黨史觀,從黨的歷史中汲取精神養分,有利于繼承黨的優良傳統,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有利于抵御歷史虛無主義的影響。歷史虛無主義否定中華民族的歷史和文化、否定黨的百年奮斗的歷史成就和歷史意義、顛覆對歷史人物的科學評價,呈現價值取向政治化、話語表達極端化、傳播方式多樣化、不同思潮交叉化等特點,如果任其泛濫,后果不堪設想。樹立正確黨史觀,是抵御歷史虛無主義的有效武器。
準確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主線,學會以大歷史觀和辯證方法學習黨史評價黨史
記者:堅持以正確黨史觀學習黨史,應把握住哪些要點?
陳金龍:要抓住歷史的主題主線。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確立為黨的百年歷史的主題,圍繞這一主題分四個時期對黨的百年歷史進行了勾勒,明確了各個歷史時期的特點、成就和地位,為科學把握黨的歷史提供了根本遵循。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正是依據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對黨的百年奮斗歷史進行敘事和評價。歷史主線是歷史主題的展開,黨的百年奮斗歷史,是不懈奮斗史、不怕犧牲史、理論探索史、為民造福史、自身建設史的有機統一,《決議》對黨的百年奮斗歷史進行敘事和評價時,貫穿了黨的歷史主線。把握黨的歷史發展,就要把握這樣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從黨的光輝歷程和偉大業績中獲得繼往開來的強大動力。
要以大歷史觀評價黨史。所謂大歷史觀,就是要以廣闊的視野觀察歷史,將歷史看成持續的發展過程,用整體、聯系和發展的眼光評價歷史。只有這樣,才能準確把握歷史發展的進程、規律與趨勢,更為科學地呈現歷史、評價歷史。對于認識和把握黨的歷史來說,就是將其置于縱深歷史長河和廣闊空間背景下來評價,以彰顯黨的百年奮斗對于中華民族歷史發展、中國近現代歷史發展、馬克思主義發展、世界社會主義發展、人類文明發展作出的巨大貢獻。比如,《決議》提出,黨的百年奮斗“書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上最恢宏的史詩”,“開辟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這是將黨的百年奮斗置于中華民族發展史作出的評價。《決議》強調,黨的百年奮斗“展示了馬克思主義的強大生命力”,“深刻影響了世界歷史進程”,“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這是將黨的百年奮斗置于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人類文明發展史的高度得出的結論。大歷史觀既是認識和把握黨史的視野,也是研究和評價黨史的方法。
要以辯證方法評價黨史。《決議》在敘述和評價黨的百年奮斗的重大成就、歷史意義和歷史經驗時,蘊含豐富的歷史辯證法。就歷史主體而言,既強調黨的領導作用,更強調人民的創造作用;就歷史過程而言,既注重歷史發展的階段性與過程性,又注重歷史發展的連續性與整體性;就歷史成就而言,既重視總結理論成就,更重視總結實踐成就;就歷史意義而言,既高度評價黨的百年奮斗對于改變中國人民前途命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貢獻,又高度評價黨的百年奮斗對于世界歷史發展、人類文明發展的貢獻;就歷史經驗而言,既關注對過去的把握與提升,更關注面向現實和未來的規范與引領。以辯證方法評價黨史,才能做到科學認識和把握黨史。
牢固樹立正確的黨史觀,要求消除歷史虛無主義的影響。近年來,歷史虛無主義時隱時現,有的夸大黨史上的失誤和曲折,肆意抹黑歪曲黨的歷史、攻擊黨的領導;有的將黨史事件同現實問題刻意勾連、惡意炒作;有的不信正史信野史,將黨史庸俗化、娛樂化,熱衷傳播八卦軼聞,對非法境外出版物津津樂道。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中對于這些現象進行了嚴厲批評。在對《決議》作說明時,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指出:“要旗幟鮮明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加強思想引導和理論辨析,澄清對黨史上一些重大歷史問題的模糊認識和片面理解,更好正本清源。”對待歷史,不能有半點含糊。對于相關錯誤言論,要及時、準確、有力地回擊,不能任由歷史虛無主義把思想搞亂、把人心搞散。只有堅定不移捍衛歷史真相,堅決反對歷史虛無主義,我們才能以正確的歷史觀,堅持底線、筑牢防線,以更為堅實的志氣、骨氣、底氣,自信自立自強于世界東方。
真正理解歷史作為教科書、營養劑、清醒劑的意義和價值,形成黨史學習教育的自覺,在敬畏歷史中創造歷史
記者:如何讓正確黨史觀更深入、更廣泛地樹立起來,讓正史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識?
陳金龍:讓正確黨史觀更深入、更廣泛地樹立起來,讓正史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識,首先要加大對正確黨史觀的宣傳教育。正確黨史觀的基本內涵、實踐要求是什么,少數干部群眾還有認識模糊的情況。要通過宣傳教育,引導全黨全社會明確正確黨史觀的基本內涵,把握認識和評價黨史的基本要求、基本方法,學會科學認識和評價黨史。
要堅定歷史自信,讓歷史自信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識。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決議》“充分顯示了我們黨高度的歷史自信,向黨內外、國內外展示了一個百年大黨的清醒和成熟”,“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自信,既是對奮斗成就的自信,也是對奮斗精神的自信。”黨的百年奮斗取得了重大成就,創造了四個歷史時期實踐上的四個“偉大飛躍”、創造了理論上的一次“歷史性飛躍”、兩次“新的飛躍”的奇跡,歷史自信是對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的自信。同時,歷史自信包含對黨的百年奮斗歷史意義、歷史經驗的自信。歷史自信是讓正史成為全黨全社會共識的重要基礎。
要讓黨史學習常態化,在全黨全社會深入推進黨史學習教育。黨史學習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是一個日積月累、循序漸進、由淺入深、不斷提升的過程。黨史內容豐富,資料浩如煙海,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堅持多措并舉,讓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開展、制度化推進。
善于總結歷史經驗是中國共產黨的傳統,也是促使中國共產黨不斷走向成熟的重要因素。我們要在敬畏歷史中創造歷史,胸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從歷史長河、時代大潮、全球風云中分析演變機理、探究歷史規律,提出因應的戰略策略,從而增強工作的系統性、預見性、創造性。
記者:對于不斷鞏固拓展黨史學習教育成果,您有何建議?
陳金龍:首先要使全黨全社會深入理解黨史學習教育的意義和價值。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歷史是教科書、營養劑、清醒劑,是一面鏡子。要引導全黨全社會真正理解歷史作為教科書、營養劑、清醒劑的意義和價值,端正對待黨史學習教育的態度,形成黨史學習教育的自覺。
要將黨史教育納入黨員干部教育培訓和國民教育體系。要認真總結這次黨史學習教育的成功經驗,把經過實踐檢驗、證明行之有效的好做法以制度形式固定下來。各級黨委(黨組)要把不斷鞏固拓展黨史學習教育成果作為一項重要任務,擔起主體責任、加強督導檢查,形成層層負責、聯動互動的工作格局。應將黨史作為干部教育培訓的必修課,讓黨員干部在學習教育中理解正確黨史觀的基本內涵,把握科學評價黨史的方法。黨員領導干部要充分發揮“關鍵少數”帶動絕大多數的示范作用,落實好常態化制度化主體責任制,形成層層負責、聯動互動的工作格局。黨史學習教育應從青少年抓起。在中學歷史、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應加大黨史的分量,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應強化黨史的學習教育,既注重知識灌輸,又加強情感培育,使紅色基因滲進血液、浸入心扉,引導廣大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要不斷創新黨史學習教育方式方法,推進內容、形式、方法的創新,不斷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要多用群眾喜歡聽、聽得進的語言,多建群眾愛參與、能參與的平臺,組織開展各類特色鮮明的活動,增強宣傳教育的實效性和感染力。要借助現代技術發掘、運用黨史資源。現代技術融聲、光、電于一體,為展示黨的歷史、活化黨的歷史提供了技術支撐。通過黨史展覽回顧黨的歷史,再現黨的光輝歷程;通過紀念活動重溫黨的歷史,強化黨史記憶;通過博物館、紀念館、黨史館、烈士陵園等歷史窗口和載體,宣傳展示黨的歷史,組織開展現場教學,充分發揮黨史的育人功能。(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郝思斯)
相關新聞
- 2022-01-11《習近平關于堅持和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論述摘編》由中國方正出版社發行
- 2022-01-10冬奧之約 中國之諾
- 2022-01-10巡察微故事 | 未成年人為何參與修建防火道
- 2022-01-10以案為鑒 | 不該吃的人情飯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