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8到2022 從北京到北京
深度關注 | 雙奧之城見證新時代

圖為北京奧林匹克公園。新華社發 劉興華 攝
相約冬奧會,我們北京見。
時隔14年,繼2008年夏奧會后,北京又將舉辦冬奧會——一場全世界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人們歡聚一堂的體育盛會,北京也將成為世界首個“雙奧之城”。
從2008到2022,從北京到北京,奧林匹克五環見證了中國經濟的騰飛、體育的進步、社會的繁榮,見證了中國與世界更加緊密的連接,更見證了一個偉大民族在走向偉大復興征程上的歷史自信、時代主動。
2008年北京奧運會,使世界進一步了解中國,也使中國進一步了解世界;冬奧之約,中國之諾,我們有信心辦成一屆簡約、安全、精彩的奧運盛會
2008年8月8日的“北京之夜”,五彩的焰火沿北京城中軸線次第綻放,呈現出象征第二十九屆奧運會的29個巨大腳印。
就在這年年初,時任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受命擔任北京奧運會、殘奧會籌備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為辦出“一屆真正的無與倫比的奧運會”殫精竭慮、傾力付出。
百年奧運夢圓,“北京歡迎你”,成為世界重新認識中國的一個窗口。2008年9月19日,習近平在北京奧運會、殘奧會答謝招待會上致辭:“北京奧運會、殘奧會為我們留下了團結、友誼、合作的精神財富,使世界進一步了解中國,也使中國進一步了解世界,我們為共同收獲這些精神財富而自豪。”
寒來暑往,夏去冬來。2015年7月31日,國際奧委會將2022年冬奧會舉辦權交給北京。
“世界期待中國,中國做好了準備。”2021年12月31日晚,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二〇二二年新年賀詞。人們注意到,習近平總書記的書架上多出了兩個吉祥物——2022年北京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和冬殘奧會吉祥物“雪容融”。
回首中國冬奧之路,從申辦到籌辦,習近平總書記一路關心、一路引領,既掛帥又出征。
2015年8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提出了堅持綠色辦奧、共享辦奧、開放辦奧、廉潔辦奧的要求。
“北京冬奧會所有建設工程都要按照綠色辦奧、共享辦奧、開放辦奧、廉潔辦奧的要求”“要全面落實綠色、共享、開放、廉潔的辦奧理念,充分考慮場館的可持續利用問題”……辦奧理念體現在習近平總書記的多次考察活動中。
在辦奧理念指引下,冬奧籌辦工作穩步推進。國家速滑館“冰絲帶”,成為世界上第一座采用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系統制冰的大道速滑館,北京冬奧會所有競賽場館將100%使用綠色電力;冬奧小城崇禮徹底脫貧摘帽,讓冬奧紅利惠及更多人;北京冬奧組委簡化辦賽方案,努力實現精彩辦賽和節儉辦賽的統一,確保籌辦工作嚴格落實“簡約、安全、精彩”的辦賽要求……
5年間,習近平總書記5次實地考察冬奧會籌辦工作,北京、延慶、張家口都留下了“冬奧足跡”——
2017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張家口,強調北京冬奧會籌辦千頭萬緒,首先要按照科學和先進的理念搞好規劃。
一個月后,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先后考察了五棵松體育中心、首都體育館等,為舉辦冬奧會的重大意義定下基調,并進一步闡釋四大辦奧理念的深刻內涵。
2019年,春節來臨之際,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冬奧會籌辦工作時指出,舉辦冬奧會是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抓手,必須一體謀劃、一體實施,實現北京同河北比翼齊飛。
2021年初,在常態化疫情防控背景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切實把籌辦工作的重點放在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組織好賽事上來。要突出“簡約、安全、精彩”的辦賽要求,全面防范化解各種風險。
2022年第一個工作日,新年首場考察活動,習近平總書記專題調研北京冬奧籌備工作。習近平總書記說:“大家長時間的艱苦訓練,我們的冬奧籌辦工作也是長時間準備,在此一舉。”
“我們準備好了!”在場人員的回應聲震云霄。
國運興,體育興,“奧運三問”的回答折射中國體育事業的長足進步,兩次申奧成功已成為中國人民的共同記憶,奏響了奮進路上的華彩樂章
1908年,北京夏奧會舉辦整整一百年前,《天津青年》雜志發出“奧運三問”:中國,什么時候能夠派運動員去參加奧運會?我們的運動員什么時候能夠得到一枚奧運金牌?我們的國家什么時候能夠舉辦奧運會?
在漫長的歲月里,多少運動健兒、仁人志士頑強拼搏、身體力行,用實際行動給出答案——
1984年7月29日,開賽第一天,中國射擊運動員許海峰以566環的成績摘取了洛杉磯奧運會第一枚金牌,實現了中國奧運金牌“零的突破”。
2002年,楊揚奪得鹽湖城冬奧會女子短道速滑500米比賽的金牌,成為中國第一位冬奧會冠軍。
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被譽為21世紀標志性體育事件之一……
奧林匹克圣火熊熊燃燒,經歷百年風云激蕩,我們的初心不曾改易,心中的夢想從未熄滅。
“現代奧林匹克之父”顧拜旦曾詩意地贊頌體育:“你像高山之巔出現的晨曦,照亮了昏暗的大地。”看待現代奧林匹克運動,需要“立于高山之巔”的視野與胸懷。奧運與國運、體育與育人緊密相連。
2014年初,在黑海之濱的索契,習近平總書記向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講述了中國的考慮:“我們申辦冬奧會的最大目的,就是在三億人中推廣普及冰雪運動,推動中國冰雪運動跨越式發展。”
北京申奧代表團成員、兩屆奧運會射擊冠軍楊凌曾說過:“這是國家之間實力的綜合性競爭,中國最終脫穎而出,證明了祖國的強大。”北京申奧成功已成為中國人民的共同記憶,奏響了奮進路上的華彩樂章。
追求卓越、頑強拼搏是體育的魅力所在,“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奧林匹克精神在奧運會上不斷彰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運動健兒不惜流汗、流淚甚至流血,正是憑著頑強拼搏的精神,才練就了過硬本領,在賽場上為國爭光。
2016年8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中國奧運代表團時談道:“我國體育健兒在里約奧運會上的表現,展示了強大正能量,展示了‘人生能有幾回搏’的奮斗精神。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需要這樣的精神。要在全社會廣泛宣傳我國體育健兒在奧運會賽場上展現的拼搏精神,使之化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強大精神力量。”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在全民健康宏偉藍圖中,奧林匹克運動占有重要地位。
109個冬奧小項,短短幾年間,我國從約有三分之一是空白到實現全項目開展、全項目建隊、全項目訓練。乘著冬奧的“東風”,看似小眾的冰雪運動“南展西擴東進”,飛入尋常百姓家,改變了世界冰雪運動的版圖。
“我國的體育運動,冬季項目明顯不如夏季,還有南北發展不平衡,南方沒有冬天的運動,而且傳統的冬天是相對比較消極、比較冷清的。建立積極的、活躍的社會和培育快樂、健康的國民,這也是冬季奧運會非凡的社會意義之所在。”奧林匹克研究專家、溫州大學教授易劍東表示。
奧運會見證著一個繁榮、和諧、自信的中國走向世界,中國從奧林匹克運動的參與者、踐行者,向推動者、引領者不斷前進
北京奧運會盛大的開幕式上,“體操王子”李寧在鋼索牽引下飛向天空,點燃主火炬的一幕,讓無數人流下激動的淚水。
中國印、福娃、金鑲玉、祥云火炬等一系列充滿中國色彩的設計,令世人耳目一新。整齊劃一的擊缶、秀麗的山水畫、如夢如幻的嫦娥飛天、連綿不斷的絲綢之路、天人合一的太極圓陣……一幅幅用中國文化與歷史書寫的畫卷,讓北京奧運會注定成為奧運史上的經典。
時任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給予北京奧運會“無與倫比”的評價,至今讓人記憶猶新。
這場無與倫比的盛會,給北京、給中國帶來了什么?
從經濟收益上看,北京奧運會帶來的直接盈利超過10億元。當時預計,在2005年至2008年的“奧運投入期”內,北京市GDP的年均增長速度將達到11.8%,較“十五”期間提高0.8個百分點。2004至2008年間,奧運因素共拉動北京GDP增加1055億元。
事實上,北京奧運會對于中國的意義,早已經超越了這些數字。北京奧運會帶來的間接收益,對北京乃至于中國的人文、生態、生活環境等方面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申辦北京奧運會時,北京曾面對世界作出鄭重承諾:要把第二十九屆北京奧運會辦成“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中國信守承諾,全力踐行這三大理念,實現了非凡的跨越——
北京奧運場館成為全球利用太陽能發電量最多的建筑群之一,僅國家體育館等7個奧運場館的太陽能發電系統年發電量就達58萬千瓦時。北京、上海、沈陽、青島……綠色奧運理念的踐行,改變了許多人的生活環境;
在“科技奧運”理念的指引下,無數科技工作者開始了“奧運科技長跑”。從新型建筑材料的研發,到關鍵材料技術的掌握;從節能照明燈的推廣,到新型花卉的培育……北京奧運會的科技含量舉世矚目,奧運科技創新成果的全面推廣應用,更有力地提高了我國的科技水平和自主創新能力;
北京和其他奧運協辦城市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努力使人民群眾分享發展成果。城市運行全面升級,公共交通連線成網,文明風尚漸成常態……以籌辦奧運為契機,讓世界看到了一個更繁榮、更文明、更宜居的中國。
更具深遠意義的是,借助奧運會這個大舞臺,北京將一個繁榮、和諧、自信的中國形象推向了全世界,向世人展示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中華文明,展示北京與現代化并存的古都風貌,展示中國人的熱情好客和開闊胸襟。
世界渴望了解中國,北京奧運會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會。16天的比賽,全球40多億觀眾不僅領略了體育的精彩,也近距離看到了中國,領略了中華文化。東西方文明交融相匯,各國家和地區間坦誠交流,這一和平盛會是中國獻給世界的禮物。以成功舉辦北京奧運會為開端,中國從奧林匹克運動的參與者、踐行者,向推動者、引領者不斷前進。
從“我是誰”到“我們一起向未來”,北京冬奧會將展現一個更加從容自信、走近世界舞臺中央的中國
“歷史會鐫刻下這一筆,世界將對中國道路有全新的認識。”
舉世矚目的北京冬奧會即將拉開序幕,這將是一個運動健兒展現體育精神的舞臺,一場注定非凡卓越的文化盛宴,更是展現中國擔當、中國自信的時代答卷。
“與2008年相比,冬奧會開幕式最大的不同是:講述角度由‘我’轉變為‘我們’。”北京冬奧會開閉幕式總導演張藝謀透露。
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是中國人第一次辦奧運會,大家迫切想讓世界知道今天的中國是什么樣的,所以奧運開幕式主要在講述“我是誰”。而在北京冬奧組委開閉幕式工作部部長常宇看來,北京冬奧會開閉幕式想向世界傳遞的,是新時代中國人的世界觀:“我們希望通過藝術手段,向世界傳遞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理念。”
一起向未來,是“我們”一起向未來。隨著北京冬奧會徐徐拉開大幕,人們將看到一個更加從容自信、走近世界舞臺中央的中國。
這是“集中力量辦大事”帶來的自信。僅3年時間,國內第一條雪車雪橇賽道、第一座符合奧運標準的高山滑雪賽場在延慶拔地而起;冬奧會配套工程新建太錫鐵路太崇段,提前4個月實現全線貫通……令人震撼的“中國速度”“中國質量”,源于中國建造者的辛勤汗水,得益于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
這是穩定的發展環境和雄厚的經濟基礎帶來的自信。喜獲豐收的田間沃野,開足馬力的工廠車間,川流不息的港口碼頭,繁華熱鬧的大街小巷,持續改善的生態環境……中國的穩定發展,為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注入“確定性”的信心,為辦成一屆精彩、非凡、卓越的奧運盛會奠定了堅實基礎。
言必信,行必果。如今,冰場雪場在全國各地蓬勃生長,形成了巨大的冰雪熱潮。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0月,我國居民參與過冰雪運動的人數達3.46億,“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從愿景走向現實。正如巴赫所說,三億中國人的參與將為冬季運動帶來積極改變,北京冬奧會之后,全球冬季運動將截然不同!
當前,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北京冬奧會的如期舉辦將成為中國與世界團結合作,攜手應對全球挑戰的重要契機。全世界正對一場純粹的體育盛會翹首以盼,更期望能彌合分歧、凝聚力量,給疫情之下的人們帶來團結與希望。
雙奧之城,回響著新時代中國鏗鏘有力的鼓點,見證著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堅定不移的步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李云舒 管筱璞)
- 2022-01-24赴冰雪之約 踐廉潔之諾走近北京市紀委監委冬奧監察專員辦公室
- 2022-01-24一起看冬奧 | 花樣滑冰:運動的詩
- 2022-01-24廣安觀潮 | 繼續打好反腐敗攻堅戰持久戰
- 2022-01-24以案為鑒 | 陷入賭博深淵 她三個月挪用公款200余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