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識】
看過一個搞笑的視頻:如果要說茶好,不讀書的人只能說“我的天哪,真的好喝”;讀書人則會說“此茶湯色橙紅透亮,氣味幽香如蘭,口感飽滿純正,圓潤如詩,回味甘醇,齒頰留芳,韻味十足,頓覺如夢如幻,仿佛天上人間。”
對中國人而言,茶絕對算得上一種文化現象。陸羽的《茶經》,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的關于茶的專著,被譽為"茶的百科全書”,其中說“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南朝梁陶弘景所著《神農本草》則說:“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可見,茶之歷史悠久,茶之功能強大。
歷史上關于茶的詩詞不僅數量眾多,而且花樣翻新。唐代元稹的“寶塔詩”《茶》:“茶。香葉,嫩芽。慕詩客,愛僧家。碾雕白玉,羅織紅紗。銚煎黃蕊色,碗轉曲塵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獨對朝霞。洗盡古今人不倦,將知醉后豈堪夸。”喝茶而言醉,是不是以茶當酒了。與元稹同時代的盧仝的《七碗茶歌》:“一碗喉吻潤, 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 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 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 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蓬萊山, 在何處?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給人的感覺是,他喝茶,跟李白喝酒差不多。所以,雖然也是喝,但喝茶有時并不是因為渴。
“松風煮茗”是文人墨客的偏好,有超凡脫俗的傾向。“吃茶去”是普通人的日常行為,卻蘊含著禪宗真諦。茶有不同的煮法,也有不同的喝法。“罐罐茶”是一種滋味,“三泡臺”是另一種滋味;在茶樓里喝茶是一種感覺,在農村小院里喝茶是另一種感覺。
《說文解字》中沒有“茶”字,但有“荼”字:“荼,苦荼也。”徐鉉等認為:“此即今之茶字。”這也說明一個問題,茶之苦味才是茶之真味。所以,茶有一個別名叫“苦口師”。
所謂茶香,不過是不同一般的苦味而已;所謂品茶,就是要從不同的苦味中品出香味來。(尚之)
相關新聞
- 2022-03-21飯:“飯碗”當然要端在自己手里
- 2022-03-18歷史文化源流 | 民以食為天
- 2022-03-18八十年前黨從日占區營救稀世國寶《趙城金藏》
- 2022-03-18春日詩意再相逢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