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圖:李蕓
近日,家住北京市昌平區的高血壓患者李先生聽到一個好消息——第七批國家組織的藥品集中采購產生擬中選結果,自己長期服用的硝苯地平控釋片降價58%,用藥負擔大幅減輕。
據了解,本次集采共成功采購60種藥品,包括高血壓、糖尿病、抗感染、消化道疾病等常見病、慢性病用藥,以及肺癌、肝癌、腎癌、腸癌等重大疾病用藥,共涉及31個治療類別。擬中選藥品平均降價48%,按約定采購量測算,預計每年可節省費用185億元。在此前開展的六批集采中,已有234種藥品完成采購,涉及金額占公立醫療機構年藥品采購總額的30%,節約醫療費用達2600億元以上。
“我們到青海、海南等地調研時,患者普遍反映,糖尿病、高血壓等常用藥降價后,原本吃不起藥的群眾都吃上了又便宜又好的藥,就醫體驗有了很大改善。”國家醫保局醫藥價格和招標采購指導中心專家組組長章明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以此次中標的肝癌一線靶向藥侖伐替尼膠囊為例,每粒從平均108元下降到平均18元,意味著一個治療周期可節約費用8100元。
看得見的變化,源自“讓人民群眾病有所醫”的民生承諾。2018年11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試點方案》,明確探索完善藥品集中采購機制和以市場為主導的藥價形成機制,降低群眾藥費負擔,規范藥品流通秩序,提高群眾用藥安全。
“經過這些年的探索,基本上實現了上述目標。”章明告訴記者,與前幾批集采相比,第七批集采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比如在強化供應保障方面進行機制調整,引入“一省雙供”備供保障供應模式;更加注重合理用藥,要求抗生素帶量比例較普通藥品帶量比例降低10%;政策協同持續深化;強調建立完善信用評價制度等。
在規范藥品流通秩序層面,藥品集采同樣產生了巨大影響。“實際上就是要根除帶金銷售,集采的覆蓋面越廣,這一目標就會越早實現。”章明說,“藥品價格降了這么多,但降的并不是企業的生產成本或合理利潤,而是以往不合理流通渠道產生的費用,可以說藥價中很大一部分水分已經被擠掉了。”
關注第七批集采情況時,中日友好醫院藥學部臨床藥師劉瑩發現,多數企業都在綜合考量自身能力和生產任務量的基礎上進行了相對合理的報價,“帶量集采替企業打通了市場‘直通車’,讓藥品可以直接進入醫院,省去了原本的公關費用。而這趟‘直通車’是放在明面上的,大家可以公平競爭,這是從根子上解決回扣問題的辦法。”
劉瑩告訴記者,藥品集采對醫院用藥有著類似風向標的作用,“在醫療端,藥品目錄的80%都是非進口藥品,如何保證這些藥品有一個整體的質量評價標準,醫院是很難把控的。但集采藥品有嚴格的規則設置,首先要通過一致性評價,有了這個門檻,也相當于對我們的藥品目錄進行了再優化。”
章明認為,藥品集采實際落地過程中,激勵合理用藥、優先使用中選產品的結余留用政策,有助于更好調動醫務工作者積極性:“實質上就是用‘國家發紅包’代替‘企業給回扣’,進一步消除藥品流通中的灰色空間。目前第二、三批結余留用資金已經全部到位,發放到了各個醫療機構,從我們了解到的情況來看,這個政策在醫院管理者和醫生中還是比較受歡迎的。”
政策的落實落地離不開強有力監督。今年以來,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國家衛生健康委紀檢監察組通過召開專題調研座談會、一對一訪談、專項調研監督“回頭看”、輿情監測等方式,督促國家醫保局切實履行監管主體責任,進一步完善相關制度措施,讓集采結果更有效地惠及廣大群眾。
“通過督促主責部門密切監測中選產品進院情況、采購和使用情況、及時回款情況等,提升監測精準性,將醫療機構藥品和耗材采購行為納入醫保基金飛行檢查,引導醫療機構優先采購使用集采中選產品,營造風清氣正的行醫環境。”該紀檢監察組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集采啟動前還會開展廉政談話,對相關工作人員進行廉政提醒。梳理廉政風險點,完善集中采購工作程序,公開采購流程,暢通與利益相關方的溝通渠道,構建親清政商關系。
展望藥品集采未來發展方向,章明表示,應當堅持常態化制度化開展藥品集中帶量采購,繼續深化醫藥服務供給側改革,“這個過程,也是促進公立醫療衛生機構以及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左翰嫡 侯顆)
- 2022-07-25深度關注 | 問天飛天
- 2022-07-25派駐省衛健委紀檢監察組:緊盯防疫突出問題 下沉一線跟進監督
- 2022-07-25用好紅色資源 傳承紅色基因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
- 2022-07-25派駐省交通運輸廳紀檢監察組助力跑出防疫防汛“加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