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敏在查閱計算數據。

空戰英雄杜鳳瑞的請戰書。

任長霞深入基層調查摸底。(資料圖片)
四月芳菲始,又到清明時。在這個日子里,總有些人讓我們難以忘懷。
在國土防空作戰中,擊落兩架敵機,跳傘后不幸被敵機擊中,血灑長空,壯烈犧牲;在抗美援朝戰場上與多架敵機殊死搏斗,年僅24歲就壯烈犧牲;隱姓埋名28年,默默為國防事業奉獻終生的中國“氫彈之父”;用生命詮釋對黨忠誠的中國共產黨唯一的女創始人;掃惡打黑、除暴安良、扶危濟困,深受百姓愛戴的女公安局長……他們是為國家和人民獻身的民族脊梁,他們值得被銘記。
崇尚英雄才會產生英雄,爭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清明節之際,央視網《青春大課》“英雄之光”主題節目以獨特視角講述了空軍烈士杜鳳瑞、孫生祿,“兩彈一星”元勛于敏,著名女革命家向警予和河南省第一位女公安局長任長霞的感人故事。在珍貴的鏡頭中,觀眾們領略了英雄們的平凡點滴和非凡壯舉,靈魂受到了震撼、心靈得到了洗滌,愛黨愛國熱情得到了進一步激發。
祖國是人民最堅實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閃亮的坐標
“銘記是最深的悼念,傳承是最好的紀念,奮進是最高的致敬。”在江蘇省句容市紀委監委派駐市委宣傳部紀檢監察組組長丁浩看來,紀念英雄至少有三重意義:一是不忘英雄,緬懷那些“風與雨里的堅韌”和“血與火中的忠誠”;二是感恩英雄,英雄的壯舉已化作不朽的豐碑,英雄的鮮血早已融入我們的血脈,我們既要銘記歷史,也要珍惜當下;三是致敬英雄,緬懷既為銘記、更為傳承,英雄們用青春和生命鑄就的信仰,穿越時空,燭照當下,指引我們不忘“來時路”、走好“腳下路”、看清“未來路”。
“《青春大課》每集以一堂課左右的時間,將思政課堂從三尺講臺一路延伸至空軍訓練基地、電視劇《功勛》幕后制作等不同場景,并邀請學生與軍事專家、科學家后人直接互動,打造了沉浸式、互動感、年輕態的‘青春課堂’。”上海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李靈玢分析,這檔節目回應了新時代思政課的一個重要問題,即如何將愛國的種子播撒在青年一代學子心中,如何將愛國的道理講深、講透、講活,讓學生入腦、入心、入行。
浙江省建德市紀委監委年輕干部紀蘇雯認為,節目選取的5位英雄人物詮釋了兩種境界,一種是如杜鳳瑞、孫生祿和向警予,“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另一種是如于敏、任長霞,甘守清苦、無私奉獻。“前一種考驗的是膽識與勇氣,后一種考驗的則是毅力與堅守。我們應始終牢記‘我是誰’的本心,堅守‘為了誰’的初心,確保懲惡揚善的利劍永不蒙塵。”
“搞氫彈不符合我的興趣,但愛國主義壓過了我的興趣,國家需要我,我一定全力以赴!”湖北省仙桃市人民法院團支部書記胡曉瑋對于敏三次轉行的經歷印象深刻。據于敏之子于辛講述,因為國家需要,父親從自己喜愛的量子場論研究到新領域原子彈研究,再到更加艱難的氫彈研究,沒有絲毫猶豫與怨言,毅然扎根國防事業50年之久。
浙江省開化縣紀委機關團支部書記余青青注意到,《青春大課》始終傳遞了一個共同的價值追求,那就是“黨和國家需要”,“這種需要體現在于敏‘我不能有另外一種選擇’的科研精神中,體現在杜鳳瑞、孫生祿把沖鋒姿態定格在藍天的戰斗精神中,體現在向警予為警醒自己求學救國而改名的革命精神中,體現在任長霞‘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奮斗精神中。作為新時代新青年,我們要銘記英雄、捍衛英雄、學習英雄、關愛英雄。”
紅軍橋、思遠橋、祥榕橋、焯冉橋,衛國戍邊英雄陳紅軍、肖思遠、陳祥榕、王焯冉化身為G219新藏線上的橋梁之名;杏虎村、劉胡蘭鎮、黃驊市,分別以烈士許杏虎、革命先烈劉胡蘭、革命烈士黃驊命名;延喬路、一曼街,分別以革命烈士陳延年、陳喬年及抗日英雄趙一曼命名;董存瑞班、黃繼光英雄連、左權獨立營,分別以戰斗英雄董存瑞、特級戰斗英雄黃繼光、民族英雄左權命名……在祖國的山河、城市的街巷、英勇的部隊,英雄從未被忘記。祖國是人民最堅實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閃亮的坐標。
裝備不斷更新、技戰術水平不斷攀升的今天,依然需要“空中拼刺刀”精神
清明節這天,杜新仲一大早就來到福建省福州市文林山革命烈士陵園,他的叔叔空軍戰斗英雄杜鳳瑞就長眠于此。今年是杜新仲為叔叔祭掃的第30個年頭。
65年前,剛剛新婚20多天的杜鳳瑞遞交請戰書,參與福建前線防空作戰。在一場激烈空戰中,他與敵機正面較量,擊落兩架敵機,跳傘時不幸中彈犧牲。
“盡管與叔叔素未謀面,但我打小就聽父親時常提起他,感覺并不陌生。”杜新仲告訴記者,當年父親和叔叔都參了軍,但考慮到父母年事已高,就決定一個人在部隊為國盡忠,一個人回家給父母盡孝。“從那時起,叔叔身上承載著他們兩個人的飛行夢想。”
杜新仲的父親每年清明前來祭掃,總是淚流滿面,直到八十多歲后腿腳不便,才由兒子接過了接力棒。如今,每年清明、叔叔忌日,杜新仲都會來掃墓。“獻一束花,敬一杯酒,感謝他用寶貴生命換來我們現在安寧幸福的生活。他的精神是一種無形的力量,激勵我們好好工作、盡忠職守,在不同的崗位報效國家。”
杜新仲坦言,小時候,并不是很懂得英雄的真正含義,叔叔似乎只是在父親相冊里的一張張相片,等到七八歲更記事一點兒,發現很多地方都以叔叔的名字命名,自豪感和敬意油然而生、日益深厚。“在外面,也會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因為大家都知道我是杜鳳瑞的侄子,不能給叔叔抹黑。”
1993年,杜新仲面臨人生的道路選擇。他接受了父親的建議,去福州參軍。臨行前,父親送給他一本書《杜鳳瑞》,并在書里寫了一句話:“接著你叔叔未干成的事業去做。”
“節目中提到的請戰書,我讀過很多遍,每次都能強烈感覺到,他為了祖國,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從一個數理零基礎的飛行學員成為結業考試第一名的優秀飛行學員,再到戰斗部隊的飛行員,叔叔這一路走來,付出了很多。作為新飛行員,在飛行水平和軍機相對落后的不利條件下,他毫不畏懼,憑借頑強的戰斗意志與敵人戰斗,舍生忘死,讓人敬佩。”杜新仲表示。
片中一個細節,讓建德市航頭鎮95后基層干部李夢宇久久不能忘懷。抗美援朝戰爭中,美軍飛行員平均飛行時長已達上千小時,而我軍飛行員最多的才百余小時。“他們的戰斗動機是為了獲得更多美金獎勵,而我們的志愿軍戰士則是憑著一腔熱血和舍身忘我的家國情懷,令人敬佩動容。”
杜鳳瑞、孫生祿的英雄事跡,引發了浙江省龍游縣東華街道老黨員鄭志榮的共鳴。據他回憶,1966年,他剛入伍不久就奔赴越南參加援越抗美,當時所在部隊駐扎在奠邊府,這是越南西北邊境通往老撾上寮地區的交通要道,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每隔幾天美軍就會實施一次報復性空襲。
他告訴記者,當年大家都做好了犧牲的思想準備。面對敵軍的瘋狂轟炸,老兵們沖在最前頭,新兵們不怕流血犧牲,堅決予以還擊。“直到現在我還經常夢見戰斗時的場景,夢見犧牲了的戰友。”鄭志榮說,清明節緬懷先烈,不僅是想讓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輕人了解那段戰火紛飛的歷史,更是希望他們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感悟偉大情懷,汲取前行力量。
作為一名曾經的海軍航空兵戰斗機飛行員,22年的軍旅生涯給建德市紀委監委軍轉干部陳永平留下了不滅的烙印,作戰訓練、戰備巡邏、攔截驅離等場景仍然歷歷在目。“轉業已有17年,我一直關注著空軍裝備的迭代升級,我國人民空軍距離‘空天一體、攻防兼備’戰略目標越來越近。裝備不斷更新、技戰術水平不斷攀升的今天,我們依然需要‘空中拼刺刀’精神。時間雖逝,精神不老!”
江西省永修縣中醫醫院醫生劉金浪對軍人有一種天生的崇拜。《青春大課》中提到一段情節,讓他印象深刻。“空中突擊手”孫生祿在朝鮮戰場上與美國空軍近距離遭遇,當時,敵機比他高200到300米,處于我軍兩個中隊的尾后,在高度、戰場態勢上均占優勢。危急關頭,方顯英雄本色。孫生祿擺出“空中拼刺刀”的架勢,以一挑四,擊落了兩架敵機。
在劉金浪看來,這是英雄無畏的“亮劍”精神。2020年,新冠疫情突如其來,一封封摁下紅手印的請戰書,一張張被口罩勒出深深印痕的臉龐,醫護人員逆行出征,高喊著“我是黨員我先上”……“不正是這種精神嗎?”他說,“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也是一場生死之間的較量,無論在軍隊,還是在醫院,或是其他崗位,神州大地從來不缺少英雄,中華民族的脊梁從來不會被壓垮。”
穿上這身警服就意味著奉獻和付出,就不能讓群眾失望
“轉眼間,媽媽已經離開我19年了,關于她的記憶卻恍如隔夜、歷歷在目。”河南省鄭州市公安局食品藥品犯罪偵查支隊民警(四級警長)衛辰堯是任長霞的兒子。“盡管她陪我的時間屈指可數,但她真的是一個溫柔善良的媽媽。”
衛辰堯告訴記者,母親去登封工作后,每次說要回家,父親就會做上一桌子飯菜,爺倆兒在家眼巴巴等著,但等來的多是帶著歉疚的電話:“又有案子了”“有重要會議”“群眾沒接待完今天回不去了”……
上初二那年,衛辰堯有了一輛自行車,他帶上親手準備的飯菜,決定騎車到登封找母親。一路跌跌撞撞在車流中穿梭,騎了5個多小時還沒到,此時已是夜里十點多。一輛大貨車經過,他躲閃不及,連人帶車翻到溝里。在好心人幫助下,他終于趕到登封市公安局,臉上還帶著厚厚一層煤灰。母親卻沒有第一時間出現。等他安頓好,從睡夢中朦朧醒來,才發現她不知什么時候坐在床邊,“也沒有說話,只是撫摸著我的額頭,我們母子二人相互對望,默默流著眼淚。”
“后來我才知道,那天是局長接待日的第一天,登封各地群眾紛紛趕來。媽媽從早上8點一直忙到深夜,共接待來訪群眾124人。”衛辰堯說,雖然還不太懂她的工作,但頭一次感覺到這份工作的價值,那么多人愿意把訴求說給她聽,不僅是信任,更是一種期望。從那天起,他慢慢理解了母親,覺得她是一個了不起的人。
上高中后,衛辰堯去外地上學,距離更遠了。他偶然得知,母親每次回家,都會帶一些他的衣服回登封,重新洗好后,下一次回來再疊好放進衣柜。此后,不管風霜雨雪,衛辰堯都堅持每天在宿舍樓下給她打個電話,只是簡單說一句:“媽,我想你了。”
“毫無疑問,媽媽是愛我的。但出于共產黨員的一顆赤誠之心,她選擇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衛辰堯告訴記者,每逢清明時節,他都會去登封,各地群眾也會自發前去為她掃墓。“今年有點特殊,因為臨時需要抽調人手去外地支援工作,我主動請戰,目前趕不回去,相信媽媽一定能諒解我。”
他還記得,2003年登封群眾要為母親立“功德碑”,上面刻有“有為而威邪惡畏,為民得民萬民頌”字樣。任長霞聞訊立即制止。她說,我只是盡了我該盡的責任,大家的心意我領了,但碑不能立。“碑最后沒有立,但我知道,媽媽已經把‘共產黨員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人民警察牢記宗旨不忘初心’的豐碑立在了群眾心中!”衛辰堯說。
送別任長霞那天,登封成千上萬的群眾自發前往送行。這一幕讓衛辰堯深受震撼,也終于明白了母親拼命工作的意義。“這19年,我從一個學生成長為一名人民警察,沿著媽媽走過的路前行,我深切體會到,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感情是真摯的。誰給他們辦實事、辦好事,誰就能贏得他們的信賴。”
任長霞曾說過:“為我所執著的事業獻身,值!”這句話對衛辰堯影響至深。2005年9月,母親犧牲一年后,他毅然報考警校,并選擇了母親生前最喜歡的偵查專業。在校期間,他學習刻苦,表現突出;工作以后,他獲得多項榮譽,包括鄭州市公安局警務信息化應用能手、鄭州市優秀公務員、河南省優秀人民警察等稱號,榮立個人三等功一次。
“我的工作,要對得起她。”衛辰堯說,有時也會遇到挫折,每當這時,就會不自覺想起母親工作的樣子,馬上振作精神。“穿上這身警服就意味著奉獻和付出,就不能讓群眾失望,不能讓媽媽失望,我一定要像她那樣把人民放在心上、把責任扛在肩上,用心用情守護一方平安、造福一方百姓。”(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管筱璞)
- 2023-04-06感悟思想偉力 汲取奮進力量
- 2023-04-06甘肅:推動移風易俗 建設清廉鄉村
- 2023-04-06以學鑄魂 以學增智 以學正風 以學促干
- 2023-04-03吉林持續推進黑土地保護利用專項監督 守護好“耕地中的大熊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