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於陵,字達夫,唐朝弘農(今河南省靈寶市)人,歷任吏部郎中、中書舍人、嶺南節度使、戶部尚書等職。
楊於陵是“四知拒金”的漢朝太尉楊震的后裔。楊於陵的父親楊太清死于安史之亂,那時楊於陵才6歲,他一路逃難,輾轉到了江左。
楊於陵從小就有遠大志向。18歲時考中進士,擔任句容主薄。節度使韓滉剛強嚴正,很少贊許人,唯獨欣賞楊於陵,因此將女兒嫁給了他。
后來楊於陵被征辟到鄂岳、江西節度使幕府任職。岳父韓滉任宰相時,按常理楊於陵應該會如魚得水、扶搖直上,但他為了避嫌,便辭官隱退,在建昌筑廬,以寫文章練書法自娛自樂。直到公元792年,韓滉去世,才出來做官。
楊於陵入朝擔任膳部員外郎,因為違逆了宰相,以南曹郎的身份出使慰問宣武軍?;爻蟾娜卫舨坷芍校殖鋈谓{州刺史。唐德宗聽聞楊於陵剛正不阿,將他留下任中書舍人。當時京兆尹李實倚仗恩寵殘暴橫行,楊於陵和友人許孟容不肯依附,因而遭到李實詆毀,改任秘書少監。
后來,楊於陵任浙東觀察使,越州百姓遭遇饑荒,他上表請求朝廷拔出30萬石糧食賑濟貧民。之后,楊於陵被召入京擔任京兆尹。那時,有很多人會在禁軍中掛一個虛假的軍籍,然后用這個名頭招搖撞騙、橫行作惡。楊於陵上任后請求嚴格查核、限制和全面清理。
擔任吏部尚書后,楊於陵大力推薦針砭時弊、才華出眾的牛僧儒,惹火了宰相李吉甫,被外貶為嶺南節度使。楊於陵并沒有因此怨恨消極,依然盡心盡力為百姓做事,他教嶺南百姓用陶瓦建房替代草屋,從此這里很少發生火災。當時,監軍許遂振兇悍暴戾、貪婪放肆,他畏懼楊於陵,于是在京城中散布流言中傷楊於陵。唐憲宗聽信讒言,下詔讓楊於陵免職歸家。
楊於陵走后,許遂振主持調查楊於陵貪污一事。許遂振四處查找證據,一個審問的官吏大喊:“楊公連別人送他的財物都要拒絕,怎么肯貪占公家的錢財呢?”宰相也在皇帝面前為楊於陵申辯,于是楊於陵的冤情得以昭雪,被任命為吏部侍郎,不久以兵部侍郎兼御史大夫主管財政。
唐穆宗即位,楊於陵升任戶部尚書,出任東都留守。他多次上疏請求退休,都沒有得到允許。朝廷授予楊於陵太子少傅,封弘農郡公。不久楊於陵以尚書左仆射退休,皇帝下詔賞賜他享受原來的俸祿,他辭讓不受。
公元830年,楊於陵去世,享年78歲。朝廷追贈他司空銜,謚號貞孝。
楊於陵為人方正嚴明,進退有度,節操堅定明確,廉潔而正直。
- 2023-08-28范希朝:忠貞勤儉 智勇雙全
- 2023-08-16魏征為何被皇帝稱作“一面鏡子”
- 2023-07-12趙軌:不義之物不可取
- 2023-07-07懸瓜拒禮的蘇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