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這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對歷史經驗教訓的概括,道出了勤儉同治國與治家的關系。勤儉是治國興國之道、治家興家之寶。在許多先賢名人的家規家訓中,都寫有勤儉持家的內容。諸如“克勤于邦,克儉于家”的教誨,“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的訓誡,“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的提醒,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其中蘊含的治家興家道理,教育和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
我們黨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武器,深刻地總結了歷史上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把崇儉戒奢、艱苦奮斗提升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形成了許多制度性成果,展現了共產黨人優良的作風和品格,使黨的事業受益無窮。今天,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我們的物質生活日益豐裕,但戒奢以儉的道理并未過時。廣大黨員干部要繼承和發揚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影響和帶動全社會形成崇儉戒奢的良好風氣。
堅持以儉修身。百年奮斗歷程中,艱苦奮斗、苦干實干早已融入共產黨人的血脈。毛澤東一件睡衣打了73個補丁,劉少奇一條床單一用就是十幾年,陳云一個皮箱陪伴了自己62年……淳樸節儉蘊含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體現了以儉修身的道德自律。弘揚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要從自身嚴起,從小事做起,讓艱苦樸素成為一種自覺、一種習慣、一種生活方式,自覺做到不講排場、不擺闊氣、不比享受,永葆政治本色。
堅持以儉拒腐。堅持克勤克儉,方能筑牢一道拒腐防變的堤壩;追求安逸享樂,就如同撕開一條危險的裂縫。現實生活中,有的貪腐分子就是從生活打開缺口,走上奢靡享樂歧途的。黨員干部務必嚴守底線,在個人生活上不可有貪得無厭的想法,不可有追求任何特殊利益的念頭,自覺把勤儉作為一種境界去涵養,作為一種品格去恪守,堅決做到“拒腐蝕、永不沾”。
堅持節儉辦事。“勤儉是咱們的傳家寶,社會主義建設離不了……”這首歌曲鼓舞人們用勤儉節約的精神搞建設、謀發展。今天,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上,我們依然要堅持計劃用度、勤儉辦事,把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搞建設當遵循規律、量力而行,不可盲目蠻干,嚴防“跑冒滴漏”;搞調研當輕車簡從,講求實效、不鋪張、不浪費;公務接待當嚴守規矩、嚴格標準,杜絕浪費……
艱苦奮斗守初心,勤儉節約為人民。無論是“黨和政府帶頭過緊日子”,還是“堅持勤儉辦一切事業”,目的都是為了讓群眾過好日子,把有限的資源真正用到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上來,這是由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所決定的。堅持這樣做,不僅能有效節約和利用資源,夯實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物質基礎,而且能凝聚民心,形成同心同德、干事創業的良好社會氛圍。(作者:向賢彪)
- 2024-02-26《菜根譚》中有言:六尺巷里悟爭讓
- 2024-02-18持續加強理論武裝
- 2024-01-03直奔一線“摸活魚”
- 2023-12-18群眾在家門口就能辦成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