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廣東省紀委監委案件審理室的同志們正在討論案件。粟文韜 攝
在廣東省紀委監委機關辦公樓的某間辦公室里,陳列著一排獎狀和獎牌:“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工人先鋒號”“全國紀檢監察案件審理工作先進集體”……這些榮譽都屬于同一個集體——廣東省紀委監委案件審理室。該室共有9名女同志,占全室人員總數的64%,不久前,她們又捧回了一項最新的榮譽:2024年度“全國巾幗文明崗”。
廣東省紀委監委案件審理室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領案件審理工作,聚焦主責主業,守牢質量關口,做實調查研究,加強自身建設。黨的二十大以來,該室共審結各類案件620余件,其中移送司法機關案件190余件,努力把每一起案件都辦成經得起歷史、實踐和人民檢驗的鐵案。
牢牢把握正確政治方向,堅持從政治上看、從政治上審
案件審理工作是嚴肅的政治工作,必須牢牢把握正確政治方向,強化政治審核和政治把關。案件審理首先是“政治之審”,政治把關是審理第一職責。
在接觸案件審理工作之初,對于如何準確認定和處理違反政治紀律問題,案件審理室年輕干部劉夢菲曾有過困惑:“比如常見的‘搞兩面派、做兩面人’‘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不力’等問題,在實踐中到底應該怎么把握?”
在案件審理室主任唐碧泉看來,懲前毖后、治病救人是黨的一貫方針,認定和處理違反政治紀律問題,絕不能簡單“扣帽子”,證據把握非常關鍵。
2024年,廣東省紀委監委曾查辦一起某市市委原書記嚴重違紀違法案。案件審理室在提前介入時了解到,在其任職期間,該市市委班子成員過半數落馬,專案組初步研判,其作為“一把手”可能存在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不力問題。但如何用事實說話、用證據說話,成為擺在他們面前的必答題。
“我們和專案組會商,認為既要從該市市委原書記個人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職責方面入手,查明其是否有抓班子帶隊伍失職失責具體表現,又要通過其他干部群眾核實其是否存在履行管黨治黨職責不到位的問題,還要查明該市市委班子成員過半數落馬的原因及后果等。”唐碧泉介紹,經過辦案人員全面調查取證,查明該市市委原書記管黨治黨嚴重失職失責,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流于形式,長期以會議落實要求,以文件代替管理、以批示代替監督,對該市領導干部違紀違法等問題不制止、不糾正,導致該市政治生態持續惡化,最終認定其違反政治紀律,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不力。
“堅持從政治上看、政治上審要把握好三個方面。”唐碧泉認為,首先要找準職責定位,以黨中央決策部署為出發點,把審核處理違反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案件作為重中之重,推動黨中央大政方針落地見效。其次要突出審核重點,聚焦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一重大政治任務,將改革落實情況作為政治監督重要內容,堅決審核處理干擾改革、破壞改革的人和事。還要堅持審理為民,站在人民立場分析把握案件,改變就業務論業務、就案件論案件的思維,始終將人民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價值判斷標準。
實現案件處理“三個效果”有機統一,政治效果是打頭的。案件審理室副主任盧毅林介紹,在對待經手的每一起案件時,審理干部都要將個案審理置于全面從嚴治黨和反腐敗工作大局中考量,摒棄機械審理的思維模式,在保持執紀執法尺度平衡的基礎上,充分考慮違紀違法行為的性質、情節、危害、后果、影響、本人態度、一貫表現,所在地區、部門、單位政治生態等因素,全面、客觀、歷史、辯證地看問題。
主動破解實踐新題難題,讓新型不“新”、隱性難“隱”
最近,唐碧泉和同事們正在積極籌備新一輪的全省案件質量評查。
審理部門履行紀檢監察機關內部審核把關和監督制約職責,對案件質量負有全流程、全鏈條監督責任,案件質量評查就是提升案件質量的重要抓手之一。“2024年5月,我們會同黨風政風監督室對全省基層‘一把手’留置案件開展階段性集中評查,對發現的問題督促立行立改。”唐碧泉說。
近年來,廣東省紀檢監察機關查處的案件中涉及新型腐敗、隱性腐敗問題明顯增多,特別是職務犯罪行為間接性、隱秘性、迷惑性特征愈發明顯,對案件審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和更高要求。案件審理室以自辦案件為樣本,歸納出多種新型腐敗和隱性腐敗類別:約定型受賄、代持型受賄和商業機會型受賄等。
針對如何讓新型不“新”、隱性難“隱”,案件審理室全體同志進行了多次調研和討論。“我們利用審理‘富礦’優勢,強化類案分析,近年來對違規經商、利用影響力謀私貪腐、政商‘旋轉門’和‘逃逸式辭職’、落實受賄行賄一起查等問題進行了專項分析和總結報告,為阻斷新型腐敗和隱性腐敗滋生蔓延提出對策建議。”盧毅林告訴記者。
“我深切感受到了省紀委監委案件審理室對案件質量的嚴格把關。”來自廣東省揭陽市紀委監委的劉曉涵在省紀委監委案件審理室跟班學習剛滿一個月,她告訴記者,對于基層審理干部來說,省紀委監委案件審理室常態性發布的“審理工作提示”是十分實用的案頭“工具書”。
“這幾年我們堅持問題導向,在促進規范辦案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唐碧泉說道。據了解,自2021年以來,該室連續發布了53期審理工作提示,內容涵蓋取證標準、程序要求、定性量紀、處分處置、申訴復查、監察司法銜接等方面,助力一線執紀執法人員提升業務能力,從源頭上夯實案件質量基礎。
“案件質量的提升,需要多個部門共同配合。”唐碧泉介紹,在對內溝通方面,案件審理室發揮好提前介入審理機制作用,及時提出意見建議,既為一線辦案提供紀法支持,又反向審視執紀執法工作不足,引導案件承辦部門精準執紀執法,打造案件質量共同體。在對外合作方面,案件審理室推動建立健全監察司法日常聯絡工作機制、疑難復雜案件會商溝通機制,完善審查起訴、審判、刑罰執行重要情況通報機制,拓展業務交流,做到同題共答。
發揚徹底自我革命精神,鍛造高素質專業化審理隊伍
室務會審議,是每個案件形成審理報告之前的規定程序,也是廣東省紀委監委案件審理室干部們接受“拷問”、成長提高的環節。在采訪中,多位干部都用“犀利”“激烈”“受用”來形容這個環節。
“每次有自己審理的案子,開室務會之前,我都會在心里默默‘彩排’一遍,預設一些可能會被問到的問題,盡量準備得更周全,但在會議現場仍常感到‘猝不及防’。”對于會上的意見爭鳴,案件審理室干部凌婧文有個印象深刻的案例。
“我曾審理過一個單位‘一把手’落實巡視整改要求不力的違紀案件。為落實省委巡視整改要求,組織部門發文要求各單位就是否存在近親屬任職回避制度落實不力情況進行自查,并上報核查情況。但這家單位僅根據單位人員的個人填報,未經深入核實便向組織部門報告其單位無需任職回避,不必整改。后經調查發現,該單位‘一把手’有親屬與其在同一單位任職,屬于需要執行任職回避的情況,應報告并整改。對此,審查報告認定該單位‘一把手’本人沒有落實巡視整改要求。”
當時凌婧文按照審查報告的意見撰寫了審理報告,這個審理報告在室務會上引發了激烈討論。“在會上,有同志提出這個案件中可能存在三個責任:一是該單位落實整改要求不力的責任,二是該單位‘一把手’對單位落實巡視整改要求不力的領導責任,三是該單位‘一把手’向組織隱瞞不報其近親屬任職情況的個人責任,在認定該單位‘一把手’責任時要結合證據情況準確區分、精準表述。”會后,凌婧文梳理了室務會意見,商請辦案組就這三種責任進一步補充調查取證后,修改完善了審理報告。
每一場室務會,都是一次嚴格依規依紀依法的思維碰撞和堅持實事求是的黨性錘煉。該室年輕干部趙思嫻也有同感:“為了讓自己的審理報告能夠通過室務會的‘考驗’,大家在進行證據審核、文書起草時會加倍認真,這也在倒逼自己不斷精進業務,提升能力。”
冷靜、細心、嚴謹、客觀……在其他部門同志的眼里,案件審理室干部身上都有這些相似的特質。
如何才能稱得上是一名合格的審理干部?作為一名在審理戰線上奮戰了十幾年的“老兵”,唐碧泉用“坐得住”“站得穩”“行得遠”來概括對審理干部的要求。“閱卷是審理基本功,需要坐下來靜下心抽絲剝繭、條分縷析,才能審得細、把得準。一名合格的審理干部,不僅政治上要站得穩,業務上也要站得穩,言而有據、一字不失。心存敬畏,方能致遠,審理干部絕不能在廉潔問題上犯糊涂,每一步必須走得堂堂正正、清清爽爽、穩穩當當。”
“榮譽屬于過去,奮斗定義未來。”對于這個榮獲多項榮譽的集體來說,每個獎項和稱號都是對過去成績的肯定,也是對今后工作的鞭策。“我們將強化一線帶兵、實戰練兵,全方位砥礪政治把關、證據審核、紀法適用、調查研究、溝通協調等能力素質,更好擔負起在新時代新征程上的使命任務。”唐碧泉說。(記者 沈東方 自廣東報道)
- 2025-04-11在嚴格執行紀律上鞏固深化 營造遵規守紀干事創業良好環境
- 2025-04-11廣安觀潮 | 小事小節是一面鏡子
- 2025-04-11寧縣:容錯免責激活干部擔當作為“一江春水”
- 2025-04-11平涼:筑牢紀檢監察干部家庭廉潔防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