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qū)人民公園附近的“努力餐”餐館。 張文鋒 攝

四川省成都市大邑縣悅來鎮(zhèn)的車耀先烈士塑像。吳蓮 攝
在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qū)人民公園附近,坐落著一棟二層青磚小樓,這看似是一家普通的川菜館,卻是我國唯一一家屬于革命文物保護單位的餐館,其招牌上的“努力餐”三個字系張愛萍將軍親筆撰寫。“努力餐”餐館由革命烈士車耀先創(chuàng)辦于1929年,至今已有九十多年的歷史。人們來這里,不僅是因為這里的美味佳肴,還因為它承載的厚重歷史——
一
1894年農(nóng)歷八月,車耀先出生在四川大邑縣灌口場一個小商販家庭,5歲時進入私塾讀書。后來隨著家庭變故不斷,家境每況愈下,生活舉步維艱,他只能輟學當起了小販。
年幼的車耀先挑著賣貨擔子,靠著賣地瓜、甘蔗、火柴等來貼補家用,這段艱苦的生活不僅磨煉出他堅強的意志,也讓他深深體會到底層百姓的痛苦。
1908年,車耀先剛滿14歲,崇慶縣城(今成都崇州市)發(fā)售火柴的商人與車耀先平時接觸較多,見他誠實可靠,吃苦耐勞,便介紹他到“益盛榮”商號當學徒。車耀先聰明伶俐、反應敏捷,十分珍惜這次學徒機會。學徒期間,他做事沉穩(wěn),考慮周全,深得老板一家喜歡。在干好商號工作的同時,他并沒有放棄學習,經(jīng)常從商號附近的書鋪租書回來看。書鋪老板的五叔胡介仁是同盟會會員,見車耀先一個小學徒還如此愛讀書,甚是喜歡,對他言傳身教,指點他讀經(jīng)典名著和歷史書籍,促使其樹立起革命理想。
1911年,四川發(fā)生“保路風潮”,車耀先隨胡介仁參加保路同志會起義。這時胡介仁已到“同志軍”改編的川軍2師8團工作。曾經(jīng)為民除害的“同志軍”對車耀先很有吸引力,于是他果斷棄商從軍,成為川軍2師8團的一名士兵。
車耀先最開始跟隨在連里當司書的胡介仁,幫著抄寫公文表冊。后來他下連當兵,勤學苦練,很快從二等兵升為一等兵,經(jīng)過考試升為下士,又當上了司務長。他一路晉升,到1918年已升任連長。
車耀先任連長期間在陜南鎮(zhèn)巴縣被圍21天,因堅守孤城立功,被政府頒發(fā)文虎勛章。
憑借卓越的軍事才能和勇猛果敢的作戰(zhàn)風格,車耀先很快升任營長、團長。但軍閥為爭奪權力,進行大量的戰(zhàn)爭和屠殺,給社會帶來極大的破壞,給人民帶來無窮無盡的痛苦,令車耀先十分痛心。他逐漸醒悟,自己出入槍林彈雨、舍生忘死打仗,并不會改變社會現(xiàn)狀,不過是淪為軍閥爭奪私利的工具而已。
迫于北伐形勢,川軍劉湘部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21軍,一批共產(chǎn)黨員到來開展工作,他們帶來的新思想、新作風,深深地影響了車耀先。不久,劉湘與蔣介石勾結,制造了“三•三一”慘案,殘殺共產(chǎn)黨人和革命群眾。1927年,蔣介石、汪精衛(wèi)等突然叛變革命,大肆屠殺共產(chǎn)黨人和國民黨左派,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宣告失敗。車耀先義憤填膺卻又無能為力,他離開四川,去往上海,卻又看到帝國主義對東方民族的種種壓迫與剝削,感到屈辱與憤怒。
1928年2月,他由上海東渡日本,看到展覽會上羞辱我國的展覽品,深深激發(fā)了他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回到國內后,車耀先看見外國的軍艦橫行于長江,帝國主義在中國土地上橫行無忌的行徑使他深惡痛絕。所見所聞,都讓車耀先為祖國的前途命運而焦慮萬分。
正當車耀先對此怒不可遏、束手無策時,他開始接觸到進步書刊,發(fā)現(xiàn)只有共產(chǎn)黨才能拯救水深火熱的中國,他從共產(chǎn)黨人身上看到了中國的光明前途。此時的車耀先思想已趨成熟,決心脫離軍閥部隊,同舊生活徹底決裂,尋找一條新的救國救民的道路。1929年,車耀先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
二
車耀先在成都有著一定的社會關系,黨組織決定讓他留在成都從事地下工作。
1929年5月,為掩護革命活動和提供革命經(jīng)費,車耀先創(chuàng)辦了一家名為“努力餐”的餐館。店名之意,取自孫中山先生的名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有兩層含義:一是希望革命同志努力加餐,強健身體,好有精力與舊社會作斗爭。二是希望人們在這里多看革命書籍,補充知識營養(yǎng),鼓舞士氣、堅定意志。
“幾位客人,今天來點什么菜?”“來一菜一湯。”這是地下黨的秘密聯(lián)絡暗號,來人只要說出暗號,餐館就會免費提供餐食。
餐館人來人往,車耀先以“努力餐”餐館為陣地,以餐館老板的身份作掩護,暗地里傳遞著情報,開展地下聯(lián)絡、兵運、統(tǒng)戰(zhàn)等工作。
餐館創(chuàng)立之初,車耀先曾在餐館的墻壁上寫下一副對聯(lián):“要解決吃飯問題,努力,努力!論實行民生主義,庶幾,庶幾!”他還經(jīng)常提醒廚師:“庶民百姓到我們這里來進餐,就要想辦法讓他們吃好,做到物美價廉。”車耀先為照顧貧苦群眾,在餐館專門設立了平價菜品,不僅讓普通勞動者也能吃飽吃好,而且為革命打好了群眾基礎。
九一八事變后,車耀先以成都“國恥紀念大會”為契機,怒斥蔣介石的投降主義。車耀先的言行很快引起了敵特分子的注意。敵特分子包圍了“努力餐”餐館對其進行逮捕,但他提前得到消息,讓其撲了空。半年之后,等風頭過去他又返回成都,在餐館繼續(xù)從事地下工作。他先后在劉文輝的二十四軍和鄧錫侯的二十八軍擔任上校參謀、副官長等職,并以此為掩護,繼續(xù)開展革命工作。他一邊在部隊發(fā)展革命力量、營救被俘人員,一邊利用餐館保護同志,照顧他們衣食住行。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爆發(fā)。為揭露事變真相,車耀先用餐館二樓兩間屋子作為辦公室,同幾名志同道合的好友一起籌辦《大聲周刊》,將西安事變的真相公布于眾,宣傳抗日,向民眾傳播真理的聲音。《大聲周刊》創(chuàng)辦不到3個月,便發(fā)行5000多份,對推動成都及四川的抗日救亡運動起到了重要作用。他利用這一宣傳輿論陣地,啟發(fā)、引導一批進步青年走上革命道路。當時成都地下組織流傳這樣一個暗語:“要想到延安,去找車耀先。”
三
車耀先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揭露國民黨反動派的罪行,早被敵人視為“眼中釘”“肉中刺”。
1940年3月14日,蓄謀已久的國民黨特務和暴徒化裝成饑民,搶了成都一處銀行倉庫的大米,并蠱惑普通百姓搶米,然后嫁禍于共產(chǎn)黨人。這就是著名的成都“搶米事件”。
事件發(fā)生后,國民黨當局在四川各地大肆搜捕共產(chǎn)黨員和進步人士,鎮(zhèn)壓抗日救亡運動。國民黨特務借收電報之名敲開“努力餐”餐館的大門,逮捕了車耀先。
車耀先先是被押解到重慶,之后被關押到貴州息烽監(jiān)獄。面對敵人高官厚祿的利誘以及嚴刑拷打,車耀先毫不動搖、毫不畏懼。他和羅世文等人秘密組建獄中黨支部,團結獄中革命志士,與國民黨當局進行頑強斗爭。
在息烽監(jiān)獄內,國民黨特務給車耀先發(fā)了一套《曾文正公家書》,要求他每天必讀,而且要寫心得。車耀先預感自己難以出獄,于是乘此機會想給兒女們說點什么,讓他們理解父親的追求,樹立正確的理想。他以要寫讀后感為由,向特務要來紙筆,寫起了自傳。
“出身貧苦,不可驕傲;創(chuàng)業(yè)艱難,不可奢華;努力不懈,不可安逸。能以‘謙’‘儉’‘勞’三字為立身之本,而補余之不足;以‘驕’‘奢’‘逸’三字為終身之戒,而為一個健全之國民……”車耀先借助牢房里昏暗的燈光,拖著傷痕累累的身體,寫下了這些文字,告誡子女務必永葆革命家風。
1946年,國民黨發(fā)動全面內戰(zhàn)。8月18日,車耀先被國民黨反動派秘密殺害于重慶松林坡。新中國成立后,人民政府為車耀先舉行了隆重的葬禮,周恩來總理為他題寫了墓碑碑文。
“投身元元無限中,方曉世界可大同……愿以我血獻后土,換得神州永太平。”這是車耀先入黨時寫的一首詩。他將寶貴的生命獻給了壯麗的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踐行了自己入黨時的誓言,為當代共產(chǎn)黨員樹立了榜樣。
如今,在成都市大邑縣悅來鎮(zhèn)鎮(zhèn)口,一座莊嚴的車耀先烈士塑像巍然屹立,表達著人民群眾對革命先烈的崇高敬意和深切懷念,車耀先烈士獻身革命的輝煌歷程,不僅在他的家鄉(xiāng)廣為流傳,也永遠銘記在全國人民心中。
(四川省成都市錦江區(qū)紀委監(jiān)委供稿)
- 2025-08-21人民日報社論: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 共圓偉大夢想 ——熱烈慶祝西藏自治區(qū)成立六十周年
- 2025-08-21金昌:“頭雁”下沉解難題 清風護航優(yōu)環(huán)境
- 2025-08-21實踐與思考丨積極探索有效路徑 做深做實政治監(jiān)督
- 2025-08-21筆談丨把監(jiān)督觸角延伸到群眾身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