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武威,在唐代被稱為“涼州”,在古代絲路上,這里不僅是商業繁華之地,更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許多故事與傳說。在唐代的“涼州”,不僅有品類繁多、技藝精湛的絲綢織品,商貿往來中還包括軍事、生活等其他各種品類的重要商品。
總臺央視記者 張蕓:在吐谷渾慕容智墓出土了一整套的鐵甲胄,它是由將近2500片大小不同的鐵甲片組成的。在唐代絲綢之路邊關重鎮出土的這一套盔甲,當年是用絲線把它們編綴在一起的。不僅如此,這套20公斤的盔甲,它的內襯也是由絲綢做成的。
圖片中展示的就是嚴格根據文物的形制復原的鐵甲胄,冰冷而堅硬的甲片被柔軟而堅固的絲線緊密穿連在一起,剛柔并濟之間縱橫金戈鐵馬。
總臺央視記者 張蕓:“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詩人王翰在《涼州詞》里描述的是唐代邊塞的生活場景。唐代絲綢之路上出土的這套酒具目前正在法國吉美博物館展出,這套酒具出土的時候,當時胡瓶里還殘留了200多毫升的液體。經過專家化學鑒定,它是唐代的1300多年前的白葡萄酒,它也是我國目前發現最早的白葡萄酒的實物遺存。

這件胡瓶是一件銀質酒器,鴨嘴狀流,上腹細長,下腹圓鼓,扁圓狀單把,高喇叭足。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館員 劉兵兵:從這個胡瓶的形制看,應該是來自西域的粟特人生產的。粟特人是絲綢之路貿易上的重要的胡商之一,像這個胡瓶還有白葡萄酒,集中出現在武威地區,它是絲綢之路貿易上的一個重要見證。
在吐谷渾慕容智墓的出土文物里,再現唐代時期涼州城“商旅往來,無有停絕”的繁華景象和“涼州七里十萬家”的太平盛景。

總臺央視記者 張蕓:在唐代吐谷渾慕容智墓里面還出土了一些木俑,包括木質的駱駝,木質的馬匹。戴著尖頂帽,深目、高鼻的木俑,讓我們看到了1000多年前這條絲綢之路上的胡商形象。
像這樣的大型木俑一共出土了4組8件。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館員 劉兵兵:出土時,像駱駝背上有個貨架,貨架上面擔著的物品的種類是比較多的,代表就是成匹的絲織品。唐朝生產的一些貴重的物品運到西方去,域外輸入唐朝的應該有香料、黃金、寶石之類的東西。整體就組成一個商隊,我們就能夠看到當時絲綢之路上貿易繁榮的一個場景。

- 2024-11-20“蘭州啟航”大學生創業扶持行動中期評審活動舉辦
- 2024-11-20甘肅省2024年成人高考成績11月20日起可查詢
- 2024-11-19甘肅三部作品入選“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
- 2024-11-192024年農機安全監理專題論文評選結果公布 甘肅省多人獲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