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縮陳鶴琴教育精華

我們小時候在私塾里讀書的時候,老師天天把我們所寫的字寫得好的用銀硃打一個圈,寫得不好的打一個叉。我們今天若是得了許多“紅鴨蛋”,心里就很高興,下次習字的時候,還要更加用心。我們若是今天“吃了幾根桿子”,心里就覺得不快樂,回家去也不愿意給父母看;第二天習字的時候,我們或者有點不大起勁,或者鼓起勇氣再嘗試一下,看這次寫得如何。
——摘自《陳鶴琴“家庭教育”家長實用手冊》
陳鶴琴一生非常重視家庭教育,其關于家庭教育的理論和實踐是我國現代教育史的寶貴財富。陳鶴琴認為,家庭教育的實質首先是父母教育,要使父母擁有正確的兒童觀念,應采取適宜的教導方法,與兒童共同成長。今天,重溫陳鶴琴有關家庭教育的論述,對廣大讀者、家長來說,依然具有啟迪意義。《陳鶴琴“家庭教育”家長實用手冊》(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所選內容主要來自江蘇教育出版社的《陳鶴琴全集》,書中有大量科學、系統、實用的教育觀念、教育原理、教育原則以及教育方法,這雖是一本小小的手冊,卻濃縮了陳鶴琴家庭教育思想的精華。
《陳鶴琴“家庭教育”家長實用手冊》所選編的內容涵蓋了陳鶴琴現代兒童教育學說的大部分內容,包括兒童心理學、兒童教育學、特殊兒童教育、小學教育,具體如家庭教育的理念、做父母的藝術、兒童心理發展特點、兒童社會性發展、兒童藝術教育、兒童游戲與玩具、幼稚園的價值與意義、小學時期教育等等,內容全面、系統,為廣大讀者學習、了解、研究陳鶴琴的教育思想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載體。
陳鶴琴1919年回國后,一方面積極引進西方的兒童心理學說,另一方面積極投身教育實踐。從1920年12月26日開始,其對孫子一鳴進行了長達808天連續而又周密的觀察與試驗,收集了大量真實、具體的材料,寫成了《兒童心理之研究》和《家庭教育》。《陳鶴琴“家庭教育”家長實用手冊》選編了這兩本書中的不少內容,既有原理、觀點的闡述,也有許多生動有趣的案例和分析,家長在閱讀時,不會覺得高深莫測、枯燥無味。同時,由于是選編,選取的是原書(原文)最精華的部分,既能給讀者以指引,又能增加讀者閱讀時的愉悅感。
陳鶴琴的文章、著作年代比較久遠,除了《家庭教育》一書為大家熟悉外,其他很多資料、研究并不為大多數家長所了解。這本《陳鶴琴“家庭教育”家長實用手冊》,兼顧了內容的全面性與閱讀的便捷性,從陳鶴琴的多種專著、文章中選取,如《兒童心理學》《學校與家庭怎樣聯絡》《兒童教育的根本問題》等。同時開本設計小巧精致,既適合隨身攜帶,也可作為床頭案邊的工具書。同時,所選編的內容精練、短小,有空時翻一翻,即便一兩段文字,也會收獲良多。
盡管陳鶴琴生活與研究的年代距今已經過去了半個世紀以上,但其家庭教育理念并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過時。希望這本小小的、經過精心選編的手冊,如陶行知先生所愿,能使“小孩子多發些笑聲,父母少受些煩惱”,成為孩子、父母幸福的源泉。
相關新聞
- 2020-04-09系統闡釋金融本質
- 2020-04-01《中國民營經濟四十年》
- 2020-03-27穩:自洽地接住生命中的所有未知
- 2020-03-26你會吃飯嗎?從練習吃一個葡萄開始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