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像與楷模——寫在“大家叢書”百冊出版之際

“大家叢書” 江蘇人民出版社
【光明書話】
2021年1月,隨著《舞臺之光——鄭榕傳》的出版,江蘇人民出版社“大家叢書”迎來了她的第90本,離最初設定的100本的出版目標越來越近。光陰荏苒,歲月如梭。看著一長排凝聚了百位作者、幾代負責人、數位編輯十幾年心血而獲得的圖書成果,欣喜之余難免感慨萬千。
在剛剛過去的5月,“故宮里的博學家”楊伯達先生于21日離世;22日,“東方魔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大醫仁者”吳孟超院士同日駕鶴而去; 28日,著名歷史學家何兆武先生、近代史大家章開沅先生也同日辭世。七天之內,蒼天落淚,草木低垂。仙逝的5位大師,除何兆武先生外,四位都是江蘇人民出版社“大家叢書”的傳主。
一個世紀的珍貴記錄
這套叢書,全景式描寫了近100位大家、100年左右的風云歲月。這些大家主要出生在20世紀20—30年代,少數分別出生在清末和20世紀40年代,全部出生于新中國成立前。他們出生之時,正是國家山河破碎、個人身世飄搖之際。他們經歷了舊中國的毀滅、新中國的誕生;他們以充沛的熱情,要么就地拿起筆走向生活歌唱大眾,要么拿起銀針或手術刀,無私地為病人解除痛苦,要么不遠萬里、歷經千險地從他鄉回到祖國,為祖國科技事業殫精竭慮,要么拿起教鞭,辛勤地耕耘在三尺講壇,終身無悔。他們的出生或有不同,但大都經歷了艱苦的童年;他們的少年或不一樣,但無一例外地勤奮努力;他們職業千差萬別,但都成了一個時代的大家;他們在自己的崗位上創造了驕人的業績,造福于人民。時代用無聲的語言,以或有或無的各類榮譽,賦予他們“大家”的稱號。
“大家叢書”,是一個世紀的英雄和精英的群像記錄。
大家的力量與風范
記錄一個世紀的大家群體,不僅僅是為了記錄和懷念,更是為了繼承與弘揚。“大家叢書”寫的是新中國成立后在國家教科文衛戰線上自強不息、挑戰自我,在相關領域取得卓越成就的專家、教授、學者。他們取得的世界矚目的成績,除了因為時代在他們身上留下的烙印外,更多得益于他們遠高于常人的異秉、遠超出常人的勤奮、遠優于常人的品德以及遠堅于常人的毅力……他們身上散發出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光環,耀射周圍的人們,長久而深遠地引領著代代青少年景仰和跟從,并接過火炬,將新的光明照亮大地、照亮未來。
“大家叢書”讓我們知道他們是如何成為一位大家、是哪個方面的大家。閱讀本套叢書的最大收獲便是可以系統地、全面地了解一門基礎科學的大概,或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或一個藝術的大概發展,以及他們個人在其領域的貢獻。當你閱讀《飛天攬月——歐陽自遠傳》《追夢大飛機——程不時傳》,便可知道我國從艱苦到卓越的航天航空歷程;而《微分幾何大師——陳省身傳》《數學王國的一代天驕——丘成桐傳》兩本可以相互參看的圖書,讓你全面而清晰地了解到,在20世紀的美國,落后、貧窮中國的兩位年輕數學家是如何讓世界的數學家驚詫于他們的杰出貢獻并敬重于他們的優秀品德。你會讀到陳省身和丘成桐的古詩詞,領悟到他們在艱難時代長成、在他國獲得世界榮譽和功成名就之后對故土、家庭和父母的深愛,以及葉落歸根的心理情結。他們的經歷,如同兩個相似的幾何圖形,“大家叢書”雙輝并展,讓你參閱印證。讀完《醫本仁術——吳孟超傳》《圣手神針——石學敏傳》,即使原來毫無西醫外科手術和中醫針灸知識,你也會對兩位大醫學家所從事的領域有初步的了解,仿佛讀到一本中西醫學普及讀物。
“大家叢書”中有一大批法學家的故事,有新中國刑法的拓荒者馬克昌,有珞珈“法寶”、解放前被譽為“哈佛中國法學三劍客”之一的國際法大家韓德培,有新中國憲法學創始鼻祖許崇德……筆者系法律系畢業,雖然在閱讀傳主生平的同時對他們的法學貢獻大致了解,但當讀到一些與新中國依法治國篳路藍縷相關聯的鮮為人知的故事時,仍然感到非常難得與珍貴。至于季羨林這樣的學界泰斗,錢學森這樣的偉大科學家,饒宗頤這樣的一代鴻儒,周汝昌和馮其庸這樣的紅學大師,“叢書”呈現的他們對時代的貢獻以及傳主自身的人生經歷和家庭往事,無不吸引學界乃至一般百姓和青少年閱讀、了解和學習。
執著——鳳凰傳媒的品格
“大家叢書”出生在鳳凰,其源頭在央視科學頻道的《大家》欄目。《大家》欄目創始較久,聚焦新中國科教文衛領域的著名人物,一期期具有獨特的選題價值和珍貴的文獻歷史價值的紀錄片在播出后很受歡迎。2007—2008年,由時任鳳凰出版集團總經理陳海燕倡導并推動,科教頻道與江蘇人民出版社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由科教頻道聯絡大家,由蘇人社尋找作者委托撰寫并編輯出版。2008年,撰寫迅速展開并取得首批成果。第一批包括季羨林、吳文俊、戴愛蓮、歐陽自遠、陳省身、秦怡、周汝昌在內的大家傳記出版發行,發行量也取得很好成績。
事非經過不知難。出版工作還是遇到了很多困難。首先是尋找撰稿人不易。傳記寫作有別于一般文學作品和社科作品的寫作,后者取決于作者的靈感、功力和平時的積累,而傳記撰寫需要作者與傳主的互動,需要尋訪與傳主相關的事、人、地,這幾乎等于是在零基礎上從頭開始。其次是到稿后少數作品達不到出版要求,需要重新撰寫,而判斷是否達到出版要求,作者與出版方也很難形成共識。再次是發行市場遇到了瓶頸,部分大家由于學科專業的原因其傳記銷售并不理想。
接著干還是停止?類似的情況我們多次經歷過。以江蘇人民出版社為典型的鳳凰出版人、江蘇出版人,其最優秀品質便是堅守,因為出版是一份需要堅守、需要長期甚至看不到頭的付出。早先參與項目的一大批鳳凰人要么退休、要么二線、要么提拔換崗,但書還在出版。遺憾的是,2019年央視《大家》欄目落幕了。但我們對最終完成百部“大家叢書”的光榮任務充滿信心。
“大家叢書”,為大家繪群像,為后世樹楷模。
(作者:徐海,系江蘇鳳凰出版傳媒集團副總經理,鳳凰傳媒股份公司總編輯)
相關新聞
- 2021-06-15汪啟明領銜15年磨一劍 《〈華陽國志〉系年考校》出版
- 2021-06-15《京劇生行名家談戲實錄》:精彩展現京劇生行的精髓
- 2021-06-15單霽翔新書《萬里走單騎——老單日記》在京首發
- 2021-06-15《甘肅教育研究》新刊首發式舉行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