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屬于文學的收獲季來了!第六屆華語青年作家獎17日頒出
伴隨著金秋十月的馨香,華語青年作家獎來到了第六屆。2015年底,以獎掖和扶持45歲以下優秀青年作家為己任,助推更多文學新人走上文學大家之路,銳意打造比肩日本“芥川文學獎”的純文學獎項,由成都市文聯《青年作家》雜志社、華西都市報社、封面新聞聯合主辦的“華語青年作家獎”在四川成都橫空出世。經過6年的洗禮,華語青年作家獎規格逐年升級,影響日益擴大,如今已經成為國內文學界有口皆碑的重要文學獎項。
九大獎項到底花落誰家
將在安仁古鎮的頒獎現場揭曉
第六屆華語青年作家獎設中篇小說獎1名主獎,2名“雙子星”獎;短篇小說獎1名主獎,2名“雙子星”獎;非虛構作品獎1名主獎,2名“雙子星”獎。到底花落誰家,10月17日上午10點,第六屆華語青年作家獎將在安仁古鎮頒出,獲獎名單將在現場一一揭曉。
在媒介變革的時代,人們的生活節奏變快,感情、情緒、思考格外活躍。一日千里的社會生活,也給廣大的文學創作者帶來豐富的素材。如何更精準選擇、觀察、思考、回應周遭的現實,并形成藝術形式,是每一個有志向的寫作者需要回答的重要課題。作為面向全國的純文學獎項,華語青年作家獎旨在打撈過去一年有才華的青年作家和優秀中短篇文學作品、亮點的作品。那么過去一年,在這個領域內,有哪些寶貴的收獲呢?在每年的華語青年作家獎頒獎典禮上,中國作協副主席、作家李敬澤和四川省作協主席、小說家阿來,都會作出一場精彩漂亮的文學演講,今年他們又會有怎樣頻出的金句?讓我們拭目以待。
此次頒獎的地點——安仁古鎮,也格外令人期待。成都向西四十公里,在富饒的川西平原上,坐落著一座已有1380余年歷史的古鎮——大邑縣安仁古鎮,其擁有的博物館數量、現存文物的價值和規模在全國同類小鎮中首屈一指。安仁古鎮景區規劃面積4.1平方公里、核心游覽區1.5平方公里,包含公館老街、劉氏莊園博物館、建川博物館三大核心資源,擁有全國最大保存完好中西合璧公館群落27座、現代博物館場館55座、館藏文物1000余萬件、國家一級文物3655件,以“中國博物館小鎮”的美好名字為人所熟知。
當來自全國的文學嘉賓、獲獎作家來到這一個散發著歷史文化馨香的博物館小鎮,彼此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令人期待!
打撈過去一年文學收獲
獲此獎者之后有實力獲魯獎
每年一屆的華語青年作家獎,旨在對過去一年文壇內卓有成果的青年作家進行發掘、獎掖和推廣。所有參評作品須是過去一年度在中國內地公開發行的文學期刊上發表的作品。從候選名單中可以看出過去一年華語文學創作的繁榮景象,并充分展示了青年一代作家們的創作實力。
華語青年作家獎發現文學才華的眼光銳利。比如第三屆華語青年作家獎中篇小說主獎獲得者田耳和短篇小說類主獎獲得者張楚,都是魯迅文學獎獲得者。有些作家在獲得“華語青年作家獎”之后,獲得了魯迅文學獎或提名。比如曾于2017年獲得第二屆“華語青年作家獎”小說類主獎的作家肖江虹的《儺面》,于2018年獲得了第七屆魯迅文學獎。第三屆華語青年作家獎,入選的15名青年作家中有3位曾獲魯迅文學獎:田耳、張楚、魯敏。此外,還有80后代表型女作家張悅然、科幻“雨果獎”獲得者郝景芳。
華語青年作家獎的獲獎作家,在其所在省份還會因此受到當地有關部門的專門嘉獎和表彰。每屆華語青年作家獎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光明日報、文學報、澎湃新聞等全國多家媒體紛紛報道。“第五屆華語青年作家獎頒出,體現青年的文學精神”,成為眾媒體報道的主旋律,刷屏作家們的朋友圈。
中國作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作家李敬澤曾在華語青年作家獎頒獎典禮上寄語廣大青年作家,在廣闊的社會中認識自己,認識時代,認識生活,認識正在加速度改變著的生活,以及在這生活中展現的人性。因為青年作家一定是對種種嶄新的當下時代經驗,最有可能作出敏銳、準確表達的群體。在這個意義上,華語青年作家獎,所獎掖的正是這樣一種精神。
四川省作協主席、小說家阿來稱贊這個獎“已經擁有了自己的腔調。這個獎除了‘面對青年’這一個特點之外,還擁有了自己關于文學、審美的傾向和特色。我也希望,這種傾向和特色,在今后更加強烈、鮮明,對當下正在奔向更廣闊文學之路的年輕人,起到更大的旗幟鮮明的引領作用。這是很不容易的。”
《收獲》雜志主編程永新則從另外一個角度贊這個獎項,“寫作需要作者具備忍耐孤獨的能力,重要的刊物、獎項,對年輕作者的褒獎,顯得尤其重要。尤其是那些在爬坡吃力階段的作者,一個鼓勵,對他的創作可能會起到不可估量的助推加油作用。”散文家、詩人蔣藍說:“在中國當下文學界,以一本純文學雜志為核心的文學獎項,往往評選的范圍是以自己的雜志發表的作品為主。但是,《青年作家》雜志主辦的華語青年作家獎,卻不是這樣。它的視野要寬廣得多,是整個華語文學寫作,這就顯示出一種非常了不起的情懷和向度。這個獎創立于四川,扎根于四川,但視野遠遠超出了四川。”
2021年也是文學雜志《青年作家》創刊40周年。除了獲獎作家會到場之外,還特別邀請到四川乃至全國的幾十名作家、評論家、名刊名編來到成都安仁進行座談,為這份文學雜志在未來更好的發展建言獻策,為這份文學雜志“慶生”。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 實習生 李心月
相關新聞
- 2021-10-12陳濤新書《在群山之間》發布 講述臨潭“蛻變”
- 2021-10-12來自菜場的生活記錄者陳慧:擺攤十余年出版2本書籍
- 2021-10-12作家古爾納獲2021年諾貝爾文學獎
- 2021-10-12《浙江植物志(新編)》首發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