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av-狠狠色噜噜狠狠色综合久-狠狠色噜噜狠狠亚洲av-狠狠色欧美亚洲狠狠色www-狠狠色色综合网站-狠狠色视频

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甘肅網 >> 書香隴原 >> 美文摘編

自然筆記:福州的榕樹

22-11-09 10:22 來源:光明網 編輯:張蘭琴

  作者:徐剛(作家、詩人,曾獲魯迅文學獎等)

  福建有大樹,榕樹為其一。尤其在福州,山巒連綿奔突,林木隨之踴躍,有“榕城”之稱,榕樹之城也。漫步福州,就是漫步榕樹下,榕樹與這座城、與市民生活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兩名兒童在福州市江心公園里的榕樹下玩耍。新華社發 

  榕者容也 

  林木立足高山之巔,生根懸崖絕壁,有山始有樹,見樹不見山。或曰:高山托起了大樹,大樹挺拔了高山,山樹一也。山上的樹,老樹、古樹、年輕的樹,盤根于塊壘,錯節于陡巖,伴之于峻嶺叢山間的江河,樹底下荊棘叢生,花草欣然,地衣遍布,始有大地的生機勃勃、萬般氣概,自上而下的源源流出。因此我們才可以說,大地不是精神,但大地富有精神。

  福州國家森林公園內的“榕樹王”資料圖片 

  樹木林林總總,本文只說榕樹——福州的榕樹。筆者于今年清明前日到福州,踏訪西湖、左海、三坊七巷、老街古巷,由白馬河內河直至閩江囗……見到最多的是榕樹,見多了熟能生情,似可對話,難分難舍。在榕樹家族中,有二十多種榕樹會生出氣生根,初長成的氣生根細似麻線。榕樹長勢漸旺,氣根順著橫生的樹干繼續生出,繼續往下長,一根挨著一根而成排,一排緊鄰一排而成“樹簾”或“樹瀑”。何稱“樹簾”?何稱“樹瀑”?一棵榕樹生出了幾十上百幾百條氣根,垂在樹上,隨風起浪,有的已扎入土中,有的還飄在空中,如簾如幕,“樹簾”也;若有大風則上下翻飛,如瀑布傾瀉而下,“樹瀑”也。成為“樹簾”“樹瀑”是榕樹獨木成林的過渡,當這些氣生根先后扎入泥土,就成為像樹干一樣的支柱根。氣根的形態丕然一變,亦令人驚嘆!氣根從樹身上垂下,未落地之前的柔軟不再,一旦接觸到地面,它便深入地下,不擇土壤,不怕干旱,不懼寂寞,即便是山石陡壁,它總能找到立地生根處。它是根,它又不同于地下的根——那是在地底下托舉的根,根系宏大而龐雜;氣根則是榕樹自生的支撐根,試想:一棵可容納數百上千人樹下看風景的大榕樹,沒有數量眾多的氣生根支撐,何能屹立?何能昂然?何能閱百歲千載之時光流逝而依然綠葉招搖?又何能聚風雨,納霜雪,集百鳥?鳥有鳴聲曰:此處有詩意的安居!一種樹有一種樹的形態,一種樹有一種樹的特點,一種樹有一種樹的性格,如紅松之挺拔,如古柏之蒼勁,如楠木之端直……獨獨榕樹,每一棵均有不一樣的格局、不一樣的姿色、不一的形態。

  各種形態中最讓人訝異驚心的,是獨木成林,是雍容大度:樹冠蔭蓋若大廈狀,容小草、容動物、容鳴禽、容地衣及無可計數之小生物、容人類避暑避風雨。榕有遠望境界,榕有寬闊胸懷,榕非容乎?榕者容也。

  榕樹簡史 

  我國和埃及是最早記載榕樹的國家,培育、種植榕樹的歷史,幾可與早期中國文化史相映襯。東漢許慎《說文解字》記有“榕”字,北宋泉州晉江人梁克家著《三山志》,有“榕葉堂前坐晝蔭”句,《南方草木狀》有榕樹栽培記載。歷史典籍告訴后人,我國最晚在東漢已開始種植榕樹,距今1700多年。還可以合理想象的是,有野生榕方有種植榕,唐之前野生榕樹的繁殖有二法,一為種子,二為扦插。種子的自然傳播不說,扦插法絕非一夕可成,先人為此經歷了多少失敗,用去了多少時間?無可考。這也說明,在福州,在我國南方、西南方熱帶、亞熱帶地區,野生榕的出現遠在東漢之前,大地洪荒,烈日當空,野生榕樹出矣。可以聯想的是,當年的荒野遼闊而寂寞,為森林所覆蓋,有野獸出沒。男人們圍獵野獸時,正好在一大樹下。先民對樹木并不陌生,如此巨樹,稱霸林間,卻未曾見過,圍獵成功,茹毛飲血罷,恰值酷熱時,便在大樹底下歇息,待夜風習習,月上中天,便呼嘯而歸。這是人與榕的第一次偶遇?

  福州的榕樹、林木,為人們細心地保存著若干史跡,感受那蹉跎歲月中的輝煌。閩越王無諸在漢初于福州建冶城,舊址在今鼓屏路一帶,此福州古城也。北有森林茂密的越王山,如屏風擋住了北來寒流,又稱屏山。山林中有大榕,根深葉茂,氣根扶持,有社稷安定之象。其東麓為冶山又名泉山,小山也,無諸在此筑城。此地山環水繞,百泉會一池,汩汩而有聲,傳說歐冶子在此鑄劍,又稱歐冶池。今尚留一池有水,懷想者可臨池一嘆。冶城既成,閩越國即禁止在屏山采樵。元代薩天錫有《越臺懷古》詩:“越王故國四圍山,云氣猶屯虎豹關。銅獸暗隨秋露泣,海鴉多背夕陽還。一時人物風塵外,千古英雄草莽間。日暮鷓鴣啼更急,荒苔野竹雨斑斑。”

  福州榕城之稱起于何時?史論家一般認為始于宋英宗治平年間(1064—1067),張伯玉主政福州時。當時福州城內河溝眾多,居民得用水之利,卻也飽受旱澇之苦。為什么?堤岸無保護之草木也。加上氣候炎熱,每到夏天滿城火辣辣的驕陽,居民得熱病者眾。張伯玉走訪里巷,得知榕樹生長快、冠幅廣,根能固岸,蔭可送涼。便發出告示:“令通衢編戶浚溝六尺,外植榕為樾,歲暮不凋。”張伯玉帶頭在州衙門外種榕樹,并與民共勞作,是時福州,種植榕樹成為社會風潮,此風潮因為有利于百姓有利于社會進步,而成為福州人生活的一部分,成為福州的精神得以傳承至今。張伯玉“編戶植榕”后,據方志記載:福州一城“熙寧以來,綠蔭滿城,行者暑不張蓋”。自此榕城之名大張。名字的命名力是如此準確、美麗而又有穿透力,它同時包涵了社會進化及推動這一進化的人物,彪炳史冊者,代有其人:福州首任太守為晉人嚴高,在張伯玉之前,閩王王審知筑夾城以護城擴地,為編戶植榕提供了基礎;人才之盛在有宋一代尤為突出,蔡襄、程師孟、曾鞏、梁克家、趙汝愚、辛棄疾、陸游、真德秀等均與福州、閩地相關,閩山閩水間留下了他們雖已遠去、卻不會消逝的背影。這些并不完整的列舉,已經使今人驚訝:如此之眾的名人在一地相繼為官,相繼植榕,在榕樹下論古今,說民生,詠詩文,幸哉!福州。

  榕城得名,最早見于福州文人、五代官員翁承瓚的詩句中。唐天復四年(904),翁承瓚受命回故鄉冊封王審知,離開福州時,王審知送至新豐堤(今臺江區境內)餞別。翁承瓚戀鄉戀土酒后賦詩,詩題為《甲子歲,銜命到家,至榕城冊封,次日閩王降旌旗于新豐市堤餞別》。榕城這一名字在詩題中、在不經意間出現了,或許唐代便有榕城說,或許翁公一時興起而發明,但其時福州榕樹已為它樹先,光天化日之下,它的個性張揚而獨立。

  李拔與“榕德” 

  時至清代,國運日趨坎坷,叢山峻嶺及其上的森林大木卻從容依舊,獨善其身故耶?不問世事故耶?然不能不記的,正是在有清一代,榕樹開始并完成一個華麗轉身。轉身者何?榕樹從固岸、遮陰的物質用途,到人在對榕樹作為風景欣賞時的細察聯想,進而對榕樹精神的挖掘,“榕德”一詞的發明和提出,從物質到精神之演化故也。當時官員以“榕德”自律,是史所未見的“榕儒”結合,是充滿想象力的儒家文化的表現。是以故,后人才可以說,榕樹首先是樹,但不盡是樹,榕樹也是某種精神的寄托或者象征。可以說,榕樹文化之發明不在今人而在先人也。

  乾隆年間曾任職福寧、福州的知府李拔,自謂:“某,西蜀庸才,起自田間,于民生利病之源,知之甚悉。”李拔自認“西蜀庸才”,世上不見無真庸才自認庸才者,唯有真才實學者方敢自嘲為“庸才”也。李拔被后人稱為一代賢郡守,萬世師表人,有德政在。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李拔在福寧知府任上,以榕為范廣施德政,筑城壘墻以御海盜,踏勘長溪河三壩崩坍處,撥款修壩,以治水患。次年調任福州知府,倡導水利,開挖河道,在官道上遍植榕樹。繼福寧蠶桑之業,親力親為于府衙后院辟地種桑,鄉人稱奇,只見太守草鞋短褐,儼然一老農也。自此“良絲厚繭,俱有成效”。又推廣至民間,將蠶種及繅絲工具分發到鄉縣,先試種后推廣,既得絲綢可衣,又有錢財之利,農人欣然。福州一地,賢者接踵,而無不以“榕德”自律,清人鈕琇《補榕說》謂:“唯榕善蓄,則仁足庇物……榕之德備矣,皆居官者所宜取則也。”李拔著《種樹說》《種棉說》《蠶桑說》。又重建府學明倫堂,興文樓,堂前有榕蔭巨然,樓外有氣根飄拂。屈大均謂:“榕,容也。常為大廈以容人,能庇風雨,又以材無所可用,為斤斧所容,故曰榕,自容亦能容乎人也。”古籍有記:“閩知養蠶,實自拔始,功尤偉矣!”后來福州成為海上絲綢之路重鎮,李拔與有功焉!他的為官準則是“視百姓如家人,視民事為己事”。他種榕植樹,改良土壤,庇蔭民生,在《榕蔭堂記》中李拔稱:“在一邑則蔭一邑,在一郡則蔭一郡,在天下則蔭天下。”

  李拔以榕樹仁德比擬為官之道,用今天的話說是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福州古府治在今湖東路與鼓西路之間,明清兩代的一郡中樞。我曾在夜色中與黃旭兄踏訪,雖已不存而周遭環境依然,周遭環境悉心護衛下的歷史氣息猶存。這里的位置在福州古城正中略偏西處,北有越王山為依托,南有九仙、烏石兩山雄峙,真可謂“三山鼎秀,州臨其間”。依歷代慣例,府衙官廨周圍遍植榕樹,枝桿四出,綠蔭浩然,氣根搖曳。府衙大門有李拔手書聯語:

  九邑拱如星布,我疆我理,俾鹵地巖城,具瞻福曜;

  三山環若屏依,克師克帥,望綠林丹荔,盡樹棠陰。

  李拔認為:“治世何術,曰養,曰教。教養何道?曰農桑水利,曰詩書禮樂。”李拔在福州親力親為要求各邑設書院,興義學,還經常去鰲峰、崇山二書院講學。曰:“予惟榕之為木,大而無用。然枝葉婆娑,猶蔭十畝。”李拔不僅以榕樹自況、教導學子,榕樹大木,有用乎?無用乎?李拔在府衙“冰鑒堂”書有一聯:

  稱物情以平施,有己求人,無己非人,責人必先責己;

  顧民巖而思畏,天視民視,天聽民聽,欺民即是欺天。

  福寧人、福州人,李拔家鄉四川犍為人,頌揚李拔為之贊曰:“巋巋者山,遙瞻峨眉;湯湯者水,錦江之湄;惠心惠德,惟懷惟思;太守之去,何時復來?”期盼著李拔的還有福州的蠶桑大榕,鼓山的摩崖石刻,它們都在等待著一個賢者的腳步。李拔是興致廣泛、情趣多樣的官吏。李拔好農事好植榕好蠶桑還好登臨,他說“山以人勝,人以山傳”。“匪云登高能賦,可為大夫;亦聊以揚榷山靈,備后人之興感云爾。”“登山而不思追蹤乎前哲,亦與未登山等;追蹤前哲而不得前哲所以獨至之故,亦與未登山等”。是以,公事之暇,登臨遠望,好古敏求。覽空天無際求摩崖存史,見榕碧如海知草木長存,便是李拔的一大業余愛好了。李拔“揚榷山靈”語,有濃厚的宋明理學中人與天地萬物為一體的氣息,李拔自謂:“平生最喜登臨,遇高山輒動仰止之思,所在多屐齒跡。”李拔的好登臨,有其心性,有其追蹤前賢,有其望遠放思,更有其追蹤前哲之所以“獨至之故”。一言以蔽之,境界高遠囊括古今以天下為己任故也。李拔登山必須觀摩前人留下的摩崖石刻,在榕樹下一讀再讀,三思九思。榕蔭如蓋,榕枝可依,氣根拂面,這大約是李拔最心曠神怡的時候。

  福州山巒眾多,鼓山摩崖為最,它擁有包括蔡襄、李綱、朱熹、趙汝愚等數百名士登臨題詠的石刻。各抒襟抱,各有觀悟,各有思慮。乾隆二十五年仲春某日,李拔視察西湖水利事畢,輕車從簡登鼓山,只見“怪石林立,古榕滿山,古字爭奇,應接不暇”,與友人稱“福州城東鼓山,奇特為八閩冠”。鼓山摩崖石刻中,最令李拔仰望再三、徘徊不前的是朱熹在絕頂峰所題的“天風海濤”,以書而言,結體嚴謹中有灑脫,觀其“天”字,以心讀,有一橫開天之氣勢;觀其“濤”字,讀之外宜聽,側耳細聽,有天風聲,有鼓濤聲,有浪花沖激聲,有漁歌互答聲……眾聲駢集,自天而降,由海成浪,天風海濤是也。朱熹是南宋時學人文士的精神偶像,儒學絕峰。李拔說:“徘徊周覽,恍然有悟于為學之旨,默然心契,流連不能去。”他在絕頂峰題“欲從未由”,又砌仰止亭,銘曰:“我登鼓山,中心仰止,仰止何人?曰維朱子。”李拔又在山足書“云程發軔”,在半山刻“毋息半途”,在山頂寫“登峰造極”。

  為學為官如登山矣,李拔自勉亦勉勵福州學子及所有登鼓山者,為學之道,登臨之道,做官之道,做人之道,相輔相成,盡在其中矣。鼓山的另一妙處是林木蔥郁,古榕為最。它們目睹了朝代更迭,經受了風雨滄桑,它們錯落地排列在鼓山上,它們有意無意地伴著這些題刻。但我們卻無法知道,這些榕樹是誰種下的,抑或是風里飛來的、小鳥銜來的種子,又或者是野生野長的,鼓山多綠色,山上森林公園高大良材美木萬般,若以占地面積庇蔭之廣大論,無出古榕之右也。其上有飛鳥千萬,有種子無數,風吹也,鳥食也,榕樹廣布也。李拔題刻罷,必去一榕樹下小息,誦薛季宣之《大榕賦》,全文八百余字,為其抒寫榕樹的濃郁情思,語言之跌宕奇崛,實為古賦之經典,美文之杰作。李拔愛薛季宣之賦,亦喜李綱所作《榕木賦》。時常青燈黃卷相伴,榕木蓊然在望,三更而息。此二賦為寫榕樹的僅有二賦,在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陳元龍主持編纂的《歷代賦匯》中珍存,陳元龍功莫大焉!

  李拔辭世,當時岳麓書院山長為其墓志銘撰聯:

  澤傅東南深得民情愛戴;

  學富濂洛直探道統淵源。

  濂洛,北宋理學之兩學派,“濂”指濂溪周敦頤,“洛”為洛陽程顥、程頤也。

  福州古榕 

  今年清明節前,我踏訪福建閩江口濕地,知閩侯青口鎮東臺村有福建榕樹王,其胸徑4.73米,樹高24.45米,冠幅45.6米。這株榕樹所以能稱王,有立根之險,一也。它屹立于半山腰,板根深入地下后,枝干連理,相與擴張,古樸蒼老,龐大壯觀,其主干需12名成年人手拉手才能圍住;二是多鳥巢,多鳥鳴,小鳥在枝葉間嬉戲,并有多種寄生植物。其三,因為氣生根的根無定數,亦無定向,竟有榕枝騰躍橫跨,主干在離地約1.5米處分出兩大枝,朝兩邊橫向生長,其中一枝往山坡上延伸扎根,與母根形成跨度14.6米多的天然拱門。有游客謂:此榕母生子,母子連心也!另一枝似有出走之意,跨過山下小溪,在對面尖峰山落地生根,氣象初成,另立門戶矣。惜乎在一場山洪中被折斷。榕樹有百折不撓之品,況其母根猶在,鄉愁可望。

  隱居在東臺村深山的榕樹,歷經千年風雨滄桑的“門字榕”,2014年3月被福建省林業廳評為福建榕樹王。榕樹每每托小鳥于晨昏鳴其意:“居深山而蔭山民,榕之責也,人視為風景,余之榮也,何王之有?”福建榕樹就其社會性而言,有雙重身份:它是福建省的省樹,又是福州市的市樹,一樹而兼為全省及省會城市之象征、之形象大使,榮耀如何!福建林木萬千,說榕樹高貴無出其右,可乎?前文已記福州太守張伯玉“編戶植榕”,一時福州植榕成風。當年福州約有30萬人口,全城榕樹數以萬計,更難能可貴者,植榕的傳統世代相傳,古榕有蒼老之美,而江山代有新榕出,福州古城由是而歷久彌新矣!

  擁有古樹的城市就是擁有歷史的城市。福州古榕遍布,四季常青,是城市、市民生活與樹木的完美結合,是風景的自然生長,是歷史根深葉茂地屹立。福州古榕以樹齡長、歷史久、數量眾而著稱。見證福州城市史的,當首推鼓山國家森林公園、八一水庫旁,福州無人不知的已近千歲,被譽為福州榕樹王的古榕。相傳,這棵古榕是張伯玉所栽植的兩棵樹苖,光陰荏苒,同氣相求,如今兩棵榕樹相互糾結、勾連、纏繞、親密,已無分彼此。其冠幅達1300米,可容納千人在樹下談古論今,聊天遮陰。遠望,似綠色陵巖;近看,知其為榕也,密密的枝葉把近午的陽光切割成碎花點,散落、閃亮在榕樹下的草坪和地衣上。初訪者或為訝異:偌大一棵古榕卻不見氣根,知榕者會告訴你,這是一株碩大、古老而不生氣根的細葉榕。因其冠幅日益長大,為了支撐沉重的樹冠、預防主干折損,便制作了若干石柱,砥柱其間。古榕下有湖塘,錦鯉游泳,不時生出紅色漣漪。旁有一碑,上刻:榕蔭照水波心漾,觀魚猶勝花間行。

  虬枝探水,榕葉逐魚,觀止矣!

  我曾為榕樹相關的名稱困惑:既有“榕樹王”者,又有“小葉榕王”,為什么?相與比較,福州鼓樓區省府路裴仙宮內小葉榕,有胸圍之大,有高度之高,有冠幅之廣。與舊省府大院(清代為督署衙門)僅一墻之隔。為北宋時人手植,距今千余年,現為福州一級古樹名木,每年均會有兩岸同胞、福州鄉親為古樹祝祭。1997年12月17日,在樹下舉行了紀念石碑揭幕儀式,碑文由老紅軍、福建省政協原主席伍洪祥題詞:“榕城第一古榕樹”。千年歲月留下了深藏其中的風霜雨雪,無言無語,只以皺褶、老干、枯枝示人,根部呈板塊狀,有樹洞,小生物之宅也,老根蒼勁,新根糾結于老根之上,此為基部;抬望眼,樹高處青綠遮陽,濃蔭蔽日,四季常青,蒼老錯節于生機勃勃,滄桑托舉著慈愛綿綿。能不讓人心生敬畏?在張伯玉之前,蔡襄任福州地方官時,就曾下令在福州道路兩旁植榕,有詩為證:“誰種青松在塔西?塔高松矮不相齊。時人莫道青松小,他日松高塔又低。”蔡襄筆下之松,乃榕樹也。而裴仙宮古榕,則被冠以“最有胸襟”的美稱。

  福州古榕極盛于北宋,與北宋的經濟、文化之發達相關。“唐宋八大家”,唐居二,宋居六,可為一窺。因經濟、文化的發達,多飽讀之士,遠見卓識而至山林,寄情草木,惠及民生,福州可為一例。

  福州古榕居前列者,還有壽巖榕。蓬勃于于山風景區戚公祠內、補山精舍側。據稱道光十六年(1836),有福州人奎聯在此大擺宴席,為榕樹祝壽,并在巖壁上刻字徑達2.2米的行書“壽”字,故稱壽巖榕。從于山戚公祠拾級而上,離古榕愈近,若移步換景矣。壽榕出,巨巖亦出,榕與巖相依相靠相偎相抱,榕為石遮陰,石作榕靠山。巨巖外榕樹生出的氣根一律蕩漾至一側,整整齊齊,密密麻麻,人力所為故?有風梳理過?把巖石溫柔親密地包裹于懷中,留白處是一個筆力雄健、筆勢嵌石的大大的描紅“壽”字。此巨巖外所見,而巨巖內氣根成束,比比皆是,隨風飄動,歌之舞之,而意在垂地生根。此巖榕之后繼者不可計數也。以“壽”名之,得壽巖榕真諦,樹有壽,石同樂,福州人其喜洋洋者矣。巨巖內外景致大略如是,陪同我的朋友卻要我抬頭看,只見壯實的枝干或直立,或斜跨,或橫出,或旁生,或垂首,以各色姿態分割著浩瀚空間,在人的視線中,天空變小了,有白云與枝葉相纏綿。壽巖榕的樹冠,任那些枝干縱橫,任那些氣根撞曳,自己像擎天柱似的向上伸展,接近陽光,進行熱烈而有條不紊的光合作用。陽光從樹葉間、枝干間穿過,或作點滴狀,或作線條狀,落在巨巖上,落在“壽”字上,落在氣根上,落在地面上,也落在我的身上。我的身上半是綠色榕蔭半是金色光點。此生終于斑斕了一回,在福州,因古榕。

  漫步榕樹下 

  用不著期待邂逅,用不著按圖索驥地尋找,只需得空漫步福州,東南西北方向皆可,總有扶疏花木等著你,總有榕樹等著你,漫步福州就是漫步內河邊沿小園,就是漫步榕樹下。

  福州城區內河曾有上千條,都是自晉唐以還環繞福州的護城河,隨城區擴大而納入福州市內,此內河之由來也。內河為市井居民提供了汲水、淘米、洗菜等生活水資源,以及水運交通之利。及至當今,因城市建設故,在歷史變遷下福州內河分六大水系,計107條河流。天長日久,河中淤泥堆積,水體污染嚴重。經近十年治理,水質漸好,河邊有小園——福州人稱其為“串珠花園”——如綠色珠子一般串聯,居民出門過馬路即可坐在榕樹下,出門見綠,賞心悅目有過于此乎?我在福州逗留的一個多月中,白天為一家出版社打工煮字,晚上則有黃旭兄陪同出門散步,尋訪古跡,或流連于串珠花園,在月色星光下讀榕樹。有練拳的,有跳舞的,有圍著榕樹轉圈的……從白馬河小園行至安泰河畔,又見大榕枝干伸及對岸,氣根成束,掛在樹上,有落地的,已成或將成支撐根,還有沿著河岸在水上尋尋覓覓的,安泰河水掩蓋了河底,卻阻擋不了氣根的探求。在小小的串珠園內,大多有榕樹當家,桂樹隨之,花木錯落。榕樹成為內河風景、福州市民的集合地。這些榕樹不名不古,也不在深山崖壁,它們長在福州城里、內河岸邊,陪著福州人上班下班,陪著退休者曬太陽看運河舟楫往來,或者在夜晚一曲簫聲吟風弄月,無名之榕也,卻與居民百姓最親近。

  《光明日報》( 2022年11月04日 13版)

版權聲明:凡注有稿件來源為“中國甘肅網”的稿件,均為中國甘肅網版權稿件,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國甘肅網”。

西北角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微信中國甘肅網微信
中國甘肅網微博中國甘肅網微博
微博甘肅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今日頭條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6212006002 | ICP備案:隴ICP備17001500號 | 經營許可證編號:甘B2-20060006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編號:(甘)字第079號增值電信業務許可證編號:甘B2__20120010

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投訴舉報電話:12331 | 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2377

主辦:甘肅中甘網傳媒有限責任公司 | 本網常年法律顧問團:甘肅和諧律師事務所(0931-8580115)甘肅天旺律師事務所(0931-8864528)

Copyright © 2006 - 2016 中國甘肅網(GSC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簡介 | 人才招聘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931-8960109 0931-8960307(傳真)

分享到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在线免费视频 | 国产中文字幕一区 | 伊人网站视频 | 亚洲高清在线mv | 91色桃 | 四虎影院免费在线播放 | 91成人国产网站在线观看 | 一区亚洲| 久久欧美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 国产在线观看精品香蕉v区 国产在线观看美女福利精 国产在线观看午夜不卡 | 日韩免费观看一级毛片看看 | 久久精品视频5 | 毛片欧美 | 日日撸夜夜撸网站 |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综合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98 | 九九在线观看精品视频6 | 日本一级淫片a免费播放 | 色狠狠成人综合网 | 欧美午夜精品久久久久免费视 |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久久第一次 | 亚洲免费视频播放 | 麻豆成人精品国产免费 | 精品免费视在线视频观看 |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 | 久草在线视频在线 | 久久国产自偷自免费一区100 | a亚洲欧美中文日韩在线v日本 | 99成人免费视频 | 99re6在线视频免费精品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a毛片日本 | 日韩欧美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国产麻豆 | 欧美一级毛片免费看视频 | 久久精品亚瑟全部免费观看 | 亚洲成人www | 国产成人亚洲欧美三区综合 | 日本热久久 | 欧美日韩第二页 | www.99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