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記者 張振國 文/圖

一場己亥三九的雪,跨越2000年時光,悄悄落在武威的城池,古城雪夜,靜謐而溫馨。
我踩著月光照耀的雪地,腳步在追尋歷史的路上咯吱咯吱,應該是朝圣的聲音。這是剛剛滿月后的雷臺,月光清輝如透亮的泉,澆灌我亦澆灌雷臺門口堅守時光、默默無語的石獅子。
月光下石獅無語,無法講述那白天里紛至沓來、仰慕天馬的腳步,那一雙雙棕色、藍色、黑色的來自世界各地的眼睛……
我慶幸自己生活在武威,這個厚重而文脈悠長的地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中國旅游標志出土地……石獅無語,在月夜的雷臺的門口,守護雷臺漢墓的前世今生。
武威雷臺漢墓,是舉世聞名的稀世珍寶、中國旅游標志“馬踏飛燕”的出土地,位于甘肅省武威市區北關中路,占地面積12.4萬平方米,距今已經有1700多年的歷史。
據史料記載,雷臺為前涼(公元301年─375年)國王張茂所筑靈鈞臺。《資冶通鑒》中記載:為東晉元帝大興四年(公元321年)始筑“周輪80余堵,基高9仞”。雷臺漢墓長106米、寬60米、高8.5米。臺上有明清時期的古建筑群雷祖殿、三星斗姆殿等10座,其建筑雄偉、規模宏大。

1969年,當時的武威縣新鮮公社社員在打井時,在雷臺下發現一處東漢晚期(公元186─219年)的大型磚石墓葬,墓道長19.34米,墓室分前、中、后三室及左右耳室各三處,出土有金、銀、銅、鐵、玉、骨、石、陶器等文物231件,在出土文物中最突出的是鑄造精致的99件銅車馬儀仗俑,藝術價值最高的是一匹銅奔馬。
銅奔馬又稱馬踏飛燕,或稱馬超龍雀,呈發綠古銅色,馬高34.5厘米,長45厘米,重7.5千克,馬形神兼備、氣韻生動、矯健剽悍,呈飛奔狀,右后足巧妙地輕踏在一只展翅奮飛回首驚視的飛鳥背上,賦予了奔馬以旺盛的生命力,使其具有強烈的震撼力。
銅奔馬蘊含著極高的藝術、科學和歷史價值并具天馬文化內涵,并且鑄造技巧精湛,堪稱青銅藝術極品。

1983年,銅奔馬被中國國家旅游局定為“中國旅游標志”。同年雷臺漢墓被公布為甘肅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8年入圍“神奇西北100景”。
月光照耀雷臺的獅子,在“天馬行空,自在武威”血管的最深處,我與石獅一并守護大漢威武的雄風。
相關新聞
- 2020-01-08四季恒溫14℃ 冬游萬象洞 奇幻迷人眼
- 2020-01-03甘肅推十大冬春主題旅游 引客走進“詩與遠方”
- 2019-12-26走進大美甘肅 樂享冰雪之旅——甘肅省冬春季旅游線路推薦
- 2019-12-12賞河州牡丹 享冰雪激情——臨夏回族自治州文化廣電和旅游局邀您冬春游臨夏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