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光明網評論員:讓中小微企業和個體戶活下來活得好
光明網評論員:昨天(3月3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再提前下達一批地方政府專項債額度,帶動擴大有效投資,部署強化對中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要求加大對困難群體相關補助政策力度。在各地復工復產逐漸展開到位的情況下,這些具體政策的出臺,對于面臨各種困難的復工復產企業而言,意義重大。
為遏制新冠病毒擴散蔓延而采取的隔離管控措施,使得人流物流基本停頓下來,經濟活動也隨之減緩。受此沖擊和影響最大的就是勞動力密集型企業。這些企業多為中小微企業,也包括小微型的家庭作坊和個體工商戶。許多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在訂單流失、啟動復工、經營和賬面資金等問題上面臨著生死之壓。有調查顯示,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中,有超過七成的企業存在資金緊張和經營成本上升的壓力,首當其沖的就是資金問題。
對此,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國家要加大財政貨幣政策調節力度,著力擴內需、助復產、保就業,幫助各類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外貿企業、個體工商戶渡過特殊難關,保障基本民生。金融支持是實體經濟發展的前提條件,決定著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生死以及活得好不好。強化對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普惠性金融支持,是金融政策的著力點之一。
在3月20日國務院復工復產推進工作機制現場辦公時,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現場視頻連線兩家大型企業,詳細了解復工復產情況和面臨的困難后表示,要想盡一切辦法讓中小微企業和個體戶生存下來。這是因為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是整個產業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復工復產率雖然較高,但是卻面臨著配套的中小微企業復工復產并不理想的局面。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復工復產難,直接影響了上下游產業鏈和供應鏈的暢通。
也正是在上述復工復產推進工作機制現場辦公時,決策層了解到了雖然近段時間國家在金融方面出臺了一系列助企紓困政策,但由于地方金融機構盡職免責制度尚不完善,許多中小微企業和個體戶還是貸不到款。對此,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增加中小銀行再貸款再貼現額度1萬億元,進一步實施對中小銀行定向降準,引導中小銀行將獲得的全部資金以優惠利率向中小微企業貸款,擴大涉農、外貿和受疫情影響較重產業的信貸投放;同時支持金融機構發行3000億元小微金融債券用于發放小微貸款,引導公司信用類債券凈融資比上年多增1萬億元,促進中小微企業全年應收賬款融資8000億元。
后疫情時期,“六穩”具有更加重要的意義。“六穩”之首是穩就業,必須讓中小微企業和個體戶活得更好。
相關新聞
- 2020-03-25【劇評】春天里的感人故事
- 2020-03-24【看法】景區防控仍須“硬核”
- 2020-03-24【黃河時評】破解消費維權的困境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