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四川劍閣:借勢“綠水青山” 建生態宜居家園
四川劍閣縣金仙鎮西河村,因為山高隔河,坐擁聚寶盆而不知所為,成為遠近聞名的貧困村。在全國脫貧攻堅戰打響后,西河村駐村扶貧工作隊帶領村兩委和群眾緊抓扶貧政策,因地施策,用三年時間完成了整村脫貧,一年時間建成了四川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示范村。

人水相護,建成宜居家園
西河村緊靠嘉陵江支流——西河中游的升鐘水庫,水色澄碧,山影明秀,白帆點點,恍然如畫……在遼遠的河道上,幾個帶著“護河志愿者”袖套的中年人正在撿拾垃圾、清除污障。河岸50米高處,西河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兩排小洋樓潔白耀眼,數十棵行道樹蒼翠欲滴,兩排路燈傲然挺立,20畝果蔬基地坐擁懷中,幾個花花綠綠的背影在其間忙碌。
“幾年前,集中安置點還是一片荒坡,環境惡劣,河邊垃圾滿地,死魚爛蝦的臭味時常讓人喘不過氣。”西河村第一書記馬懷仁介紹,2016年,西河村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啟動,但村民既缺錢、積極性又不高,扶貧工作隊員們跑斷了路、磨破了嘴,也僅有幾戶人家愿意搬遷。2018年,升鐘水庫劍閣庫區實施了水域保護機制,為期三年的水環境集中專項整治行動緊鑼密鼓的進行,村兩委帶頭成立了護河隊,庫區水質得到明顯改善,集中安置點才真正建立起來。現在,人們走門串戶、互幫互助方便多了,空閑時出門就可以到河邊散散步、甩兩魚竿,村民們深刻體會到了環境改善帶來的好處,也自發投入到護水行動中去。

問水借力,發展特色產業
“今天來我家的有20多個車,根本忙不過來!專門請了鄰居在幫忙。目前網上和電話預定很多,現在只能訂餐,不能保證客人住宿了。”在西河村民羅茂元家,老羅看著自家院壩停著的兩排小車,掩飾不住滿心的喜悅。
隨著升鐘水庫劍閣庫區水域保護機制的建立,取締了以前污染很大的水產養殖業,實施了人放天養工程,禁止了毒魚、電魚等濫捕行為,水質由以前不合格的Ⅳ類提升到Ⅱ類,野生魚的品質得到了極大提升,釣魚不再受禁漁期的約束。來自重慶、成都、南充等周邊省市的釣魚人絡繹不絕,以釣魚休閑為主的農家樂也應運而生,目前全村已發展20人以上接待規模農戶10家,日接待能力超200人,戶均年掙10余萬元,考慮到游客的休閑和生活需求,該村又引資建成規模采摘園3個,全年可提供無公害果蔬1200余噸,農戶可掙勞務費50余萬元,土地流轉費20余萬元;建成農戶放養生態雞鴨兔小禽畜基地20余處,全年可提供生態小禽畜3000余只,戶均收入近2萬元,2018年,西河村實現了整村脫貧。

西河村充分利用地理優勢,問水借力,利用‘旅游+農業’的方式,打造鄉村旅游特色基地和鄉村振興示范基地,為村民增收找到了最佳增長點。

借水注魂,滋養持續發展
“我們要將‘西河精神’喊響叫亮,將那些還在等待觀望的村民喚醒叫明,將那些將外出發展的優秀人才吸引回來,從而將西河村的發展推向深入,早日建成融養生清肺、山村探秘、戶外運動、休閑娛樂為一體的川北最美山村。”西河村第一書記馬懷仁說,西河村因水而名、因水而美、因水而興,走上了山青水綠、生態健康、人水和諧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充分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西河人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路上發揚了“水”向著目標奔涌向前的沖勁,遇到困難百折千轉的巧勁,咬定目標久久為功的韌勁,才取得的現在的成績。
相關新聞
- 2020-05-15四川廣元朝天區:打造生態宜居城鄉生活環境
- 2020-05-15中國旅游日貴州啟動儀式將于19日在荔波舉行
- 2020-05-11連云港市“五一”迎來今年首個旅游“小高峰”
- 2020-05-11河南公布266家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特色村名單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