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獻寶博物館 彰顯大情懷——我市文物收藏家向涇川博物館捐贈數批珍品
記者 楊樹
2020年4月30日,對涇川縣博物館來說,是一個不同尋常的日子。80歲高齡的我市文博專家劉玉林老先生將他珍藏多年的50件文物無償捐贈給了涇川縣博物館,當館長陳景強激動地握著劉老的手表示感謝時,劉老說:“不用謝,我只是做了應該做的,我捐贈文物一不圖名,二不圖利,只求我收藏的這一件件文物有好的歸宿。如果你們新館陳列展覽用得上,我就很高興了。”
記者了解到,備受關注的涇川縣博物館新建工程即將竣工,陳列展覽前期工作同步進行。為進一步充實涇川縣博物館藏品,使散存民間的歷代文物得到有效保護和利用,涇川縣博物館于今年4月份啟動了文物征集工作。
劉玉林先生是涇川人,平涼著名文博專家,原平涼地區博物館館長,“涇川人”頭蓋骨化石發現者,在考古、文博、收藏領域卓有建樹。他得知涇川縣博物館征集文物,為了幫助新館陳展,支持家鄉文博事業,4月30日至6月5日,劉老先生先后5批(次)向涇川博物館捐贈各類文物200件。劉老先生還再三叮囑縣博物館同志,對于他這次捐贈文物不要獎勵,不要報酬,不舉行任何儀式。
一生治學嚴謹的劉老先生要求涇川縣博物館在辦展覽前一定要將他捐贈的文物進行專業鑒定,有懷疑的一定不要展出。
5月29日,涇川縣博物館從省城蘭州請來了省文物鑒定委員會專家郎樹德、汪保全、陳東東先生,對劉老先生捐贈的文物進行了鑒定。專家從斷代、命名、文物特征描述等方面進行了科學鑒定,認為這批文物價值高,朝代從舊石器時代到民國各個朝代都有。其中,唐彩繪紅陶人物傭、春秋回紋魚形飾件、魏晉彩繪木馬、外文銀幣等文物都是極其珍貴的。外文銀幣更是古絲綢之路的貿易交往的見證物。1967年畢業于北京大學考古系的原甘肅省考古研究所郎樹德教授說:“一次捐三五件文物的情況很常見,但像劉玉林先生這樣捐上百件文物,還是第一次遇到。”
涇川縣博物館館長陳景強很是感慨地說:“劉老先生捐贈的這些文物,涉及陶器、瓷器、錢幣、青銅器、石器、化石等,捐贈文物門類全、珍貴文物多,很多都是涇川縣博物館館藏文物中缺失的,填補了諸多空白,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學術價值,對于豐富館藏、豐富新館陳展內容、研究和弘揚涇川地域文化意義重大。”
劉敏是這次縣博物館文物征集活動的另一位積極應征者,他是城關鎮何家坪村人,現為村上的農村三變改革助理員。劉敏熱愛文物收藏,當他在手機上看到縣博物館征集文物的公告后,便萌生了將他珍藏多年的文物捐贈的念頭。5月25日,他帶上自己珍藏的錢幣、箭鏃送到了博物館無償捐贈。經專家鑒定均屬于真品文物。
還有楊福民先生,他是涇川縣民俗學會副秘書長,多年來熱衷文物收藏,經常開展文物保護宣傳,身體力行搜集整理文物資料,在業內頗有名氣。當他得知縣博物館征集文物的消息時,也將自家祖傳的民國人物花草紋堆粉木柜、對瓶、陶枕、木印模、繡花香囊等72件老物件無償捐贈給了博物館。楊先生的捐贈,進一步豐富了縣博物館民俗類藏品。
截至目前,涇川縣博物館已接收社會無償捐贈文物藏品10批(次),共計275件。
獻寶博物館,青史永留名。文物傳承著中華民族的文脈,讓文物得到最好的保護,讓文物最大限度體現它的歷史價值,是我們共同的責任。
相關新聞
- 2020-06-12蘭州市舉行文化遺產宣傳展示活動
- 2020-06-12張掖6月13日舉辦非遺項目展演展示活動
- 2020-06-12蘭州市舉辦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宣傳展示活動
- 2020-06-126萬畝綠色長城傳承紅色記憶——高臺縣以紅色文化助推經濟社會發展記事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