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高舜禮:貴州旅游“去庫存”探索具有開創精神
【點睛】只有把做優增量和優化存量一起抓,把“添優質”與“去庫存”結合起來,才能加速提升旅游產業高質量的比重,進而逐步實現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
前些天去貴州出差,聽文旅部門和景區企業的同志講,全省正在全力盤活閑置低效的旅游項目,覺得責任重和壓力大。我被引領去看了幾個待盤活的項目,有的是停工停產的半拉子工程,有的是觸及生態保護紅線的擱淺項目,有的是游人稀疏的低效景區。通俗一點兒說,對閑置低效的旅游項目進行盤活,就像是對滯銷擠壓的貨物“去庫存”,這關乎旅游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貴州省對旅游業“去庫存”決心很大、部署周密、務求實效。省長李炳軍在全省旅游產業化推進大會上,親自做了動員、部署和強調,并把該項工作列入《貴州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明確了一系列的原則要求,如堅持問題導向,堅持市場化方向,堅持分類施策,堅持集中力量攻堅等;在全面摸底排查的基礎上,建立項目清單和整改臺賬,成立省級聯合督促指導組,組建工作專班,本著先易后難的原則,以點帶面重點突破;確定了“續、轉、提、關”的處置方向,指導各地逐一制定盤活提升方案,加強對盤活全流程的監督和指導,對列入臺賬的項目逐項加以妥善處置。
貴州省對旅游業的“去庫存”,是推動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務實性之舉,也觸及了關乎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問題:
一、旅游業高質量發展之路該怎么走?
在“十四五”旅游規劃確定高質量發展的主題后,若干省市制定了推進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但做法上依舊是出臺若干項發展舉措,司空見慣地倡導做大優質產業的增量。從多年的旅游發展實踐看,這類鼓勵性的政策措施能否最終實現旅游高質量、多大程度上可達到高質量,是有很大彈性和不確定性的。原因在于泛泛倡導與具體項目落地之間,存在著很多的變數,以致不少項目謀劃時貌似“高大上”、但落地后變得粗陋而很LOW,甚至成了需要淘汰的業態或低效閑置的項目。前一時期,有人網上發文說95%的景區效益不好,且不論這一估測的水分有多大,但反映出效益不佳已比較普遍,它們在初建時肯定并未料到會如此。
貴州省對旅游業“去庫存”的攻堅行動,為產業高質量發展開辟了新思路,即在不斷增加優質增量的同時,要下決心盤活閑置低效的存量,也就是“去庫存”。只有這兩方面齊抓并舉,才能切實擴大旅游產業的高質量比重。如此的兩手抓,對擴大優質增量來說,也相當于吸取了過去做不好的教訓,有利于更好地實現高質量發展。對于旅游全行業和各地政府來說,也應樹立這樣的一種共識,要促進旅游發展方式的轉變,實現旅游產業的轉型升級,不能單是倡導旅游高質量發展,還要堅決對不良存量“去庫存”,對閑置低效項目予以盤活,才能真正做大高質量的占比。
二、旅游業發展應堅持以什么為主導?
這是旅游行業幾十年來的老話題。在30年前,旅游全行業都在高唱“政府主導型”戰略、倡導以政府為主導,認為這是我國旅游業快速發展的一條經驗;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旅游行業和各地政府才逐步改變了提法,由以市場為主導替代了以政府為主導,但在觀念和思維上仍舊延續了很多過去的慣性。
貴州省盤活閑置低效旅游項目的行動,強調必須按照市場化方向找準問題的癥結,以市場機制去探尋解決問題的路徑,在制定針對性的盤活方案時,強調考慮市場的因素、研究客源市場的需求、發揮市場主體的作用。實際上,這也就觸及了旅游發展的主導方向問題。只要稍微審視這些待盤活的項目就會發現,它們之所以淪落到今天的地步,是因為不少項目是由長官意志主導的,以官員拍腦袋取代原本應該開展的研究和論證,甚至為了趕進度而“先上車、后買票”,連審批手續都不全;有的項目問題出在急于招商引資,找到投資者便急于上項目,連起碼的可行性研究和市場定位都走了過場,結果開發的業態明顯背離客源市場需求;而今對這諸多項目“去庫存”的解決路徑,最終又都重新回歸以市場為主導,由市場機制決定配置資源。可見,旅游投資如要爭取盡量不出問題,就必須明確堅持市場導向原則,而不是政府主導或長官意志,否則旅游業高質量發展就是空話,目前這個問題已到了無需置疑、毋庸回避、刻不容緩的時候。
三、旅游業發展應樹立怎樣的成就觀?
不論是在旅游行業,還是在各地政府,這個問題是長期客觀存在的,并在長時期以來,大家對它的認識是模糊的、混亂的、似是而非的。一些地方把抓旅游投資、抓大項目落地、抓旅游供給側擴張、抓諸多創建達標,視為了旅游產業發展的不小成績。那么,到底什么算是成績,何時才能看出成績,貴州省目前所抓的旅游業“去庫存”,恰從一個側面揭示了問題的本質。
如果說旅游業發展有一個終極之問,那就是旅游業發展到底是為了什么?其答案大致是發揮旅游產業的功效,造福百姓、貢獻社會。什么樣的旅游投資才有助于實現這個目標?回答肯定是贏利的和有效益的。旅游大項目、旅游特色小鎮、文旅綜合體等,看上去投資量十分壯觀,似乎會帶來無比輝煌的前景,但這一切都有待于最終落地以后才能證明,過早的樂觀很可能會落空,期望越高可能失望越大,這已被無數失敗案例所反復證明。我國有一句著名的民諺,曰“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把它套用在旅游項目的投資建設上,就是只要符合政策法規和公序良俗,建成項目的效益如何將是評價投資的唯一標準。我們也常聽老百姓說這樣的話,有錢誰不會花?似乎花錢是連傻子都會做的事情。故而,旅游投資不算什么,投資旅游大項目也不算什么,能夠讓投資項目變為良好的收益,那才算是真本事和真政績;如果投資留下的是一個爛攤子、一堆呆滯的虧損項目,還要有待別人“去庫存”、擦屁股,那只能說是敗家和劣政之舉。
四、旅游部門在投資開發中該發揮怎樣作用?
表面看這是一個明知故問的話題,實際上卻很不然。按說,既然是旅游項目的投資,旅游部門理所應當有審核的發言權、甚至一票否決權,然而在具體的旅游開發實踐中,在諸多部門的審查、審核、乃至審批角色里,旅游部門卻并不關鍵,充其量只是一個配角。雖然它有旅游發展規劃的歸口之責,但從發展規劃到具體項目還有很長距離,甚至不是一碼事,尤其是在定奪具體項目的落地上,旅游部門則明顯表現為發言權不足,這也是長期以來的一個無奈和苦衷。
貴州省在推進旅游閑置低效項目的盤活上,明確要求各地政府與文旅部門要認真履行地方主體責任和行業主管責任,說到底就是要對盤活項目負牽頭管總之責。如果旅游部門從一開始就能夠“把得上”關,“說得上”一些專業的話,而不是處于次要甚至從屬地位,這類低效閑置的“庫存”應該會少一些。由各級文旅局對具體項目所發揮的行業主管責任,關鍵是在項目論證和市場把握上,應該能夠給出審核性的意見,對于明顯不符合客源市場要求和產業發展趨勢的項目,應給予發表主導性意見的權力,爭取為減少低效閑置“庫存”增設一道門檻。
五、各地從中應得到怎樣的旅游投資警示?
貴州省所清理和盤活的閑置低效項目,總數超過200多項,涉及的投資總額是令人吃驚的,但這絕非僅是一省個例,而是帶有一定普遍性的全國現象。貴州省能夠不遮不掩、不諱疾忌醫,敢于捅破這個膿包,敢于去刮骨療傷,其直面問題的大無畏勇氣,反映了執政者敢于擔當的無私胸襟,令人聞之而肅然起敬。
同時,對于全行業和各地政府也有積極的警示意義。其一,旅游投資有其自身規律和科學性,并非可以心血來潮、信手拈來,若一味地拍腦袋、指手畫腳,必然會導致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后果;其二,隨著旅游消費需求的快速升級,對旅游開發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只有按照專業要求加以論證,堅持由市場機制決定資源配置,才可能提高旅游投資的成功幾率;其三,應建立對旅游低效失敗項目的及時處置機制,經過一定時限的觀察和調查,確屬于低效和無效投資的,應及時加以過問和處理,以免拖延和擠壓造成更大損失,對于越權干預、履職不利或規劃難以落地等問題要加以追責和問責,以對未來起到必要的警示作用。
做優做強旅游產業,是旅游行業的不懈追求,也是人民群眾的強烈期盼。長期以來的發展實踐證明,慣性發展、接續發展、從眾發展,可以把旅游產業做得規模更大,但很難把旅游產業做優做強。只有把做優增量和優化存量一起抓,把“添優質”與“去庫存”結合起來,才能加速提升旅游產業高質量的比重,進而逐步實現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從這個角度看,貴州省旅游業“去庫存”的探索具有十分可貴的開創精神和先導意義,旅游全行業都應為之喝彩和點贊。(高舜禮)
- 2022-09-05故宮文創香港空間開始籌建 助力研學交流活動
- 2022-09-05主題“恒動煥新” 中國國際時裝周在北京開幕
- 2022-09-05黃山旅游上半年營收利潤雙減少 7、8月有起色
- 2022-09-01今起國家動物博物館淡季閉館時間延長30分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