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薩拉烏蘇遺址公布考古新收獲 專家建言:重視河流侵蝕,持續研究

圖為薩拉烏蘇遺址。王大方供圖
內蒙古文物學會14日對外消息指,聞名于世的薩拉烏蘇遺址在今年的發掘中有多處新收獲。
官方表示,今年薩拉烏蘇遺址發掘范圍主要集中在邵家溝灣和范家溝灣兩處地點。發掘的新收獲包括:明確了兩處發掘點的文化層,通過查閱資料檔案和開展田野調查建立了與薩拉烏蘇遺址早期考古發掘點的聯系,發掘出土的石器、骨器等遺物將繼續充實未來薩拉烏蘇遺址的學術研究和考古展示。
薩拉烏蘇遺址是中國最早發現和發掘的舊石器遺址之一,自1922年發現以來先后開展數次考古調查和發掘、地質調查和研究,采集和發掘出土了大量石制品、動物化石標本和人骨。然而由于考古發掘工作的不連續,該遺址仍然存在不少亟待解決和厘清的問題。

圖為薩拉烏蘇遺址發掘現場。王大方供圖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教授高星建議薩拉烏蘇遺址持續開展考古發掘和田野調查工作,以搞清遺址整體面貌,盡快建立文化序列和年代框架;重視河流侵蝕對遺址的潛在危害。
北京大學教授王幼平認為,薩拉烏蘇遺址經過兩年的持續考古工作有了地層基礎,可以得到更系統的認識,持續的研究工作將有利于對工業面和石器制作技術更徹底的揭示。
吉林大學教授陳全家建議持續對該遺址開展考古工作深入對原生層位的認識,同時石器研究、骨器研究、動物考古研究等要盡快開展。
- 2022-11-14福建:廈門港地中海航運東南亞雙線將齊開
- 2022-11-14漫話中國|愛國可以從小事做起
- 2022-11-1437件文物藝術品在進博會上達成購買意向
- 2022-11-14科技助力傳統 網絡直播非遺——第八屆紹興非遺集市舉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