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凌晨,《哪吒》系列導演餃子超越陳思誠,登頂中國導演票房榜榜首。當天,《哪吒之魔童鬧海》總票房(含預售)突破110億,進入全球票房前12,連續創造多項影史紀錄。相比于傳統神話故事中“剔骨還父、削肉還母”頗具悲劇色彩的哪吒,餃子塑造的哪吒,是有愛的。他雖是魔丸轉世,但在父母的扶持、老師的點化以及朋友的協力下,逐漸成長為了有主見、有能力、有責任感的救世英雄。哪吒的背后,是餃子的自我投射。他將自己的叛逆、不認命、死磕,融入在這個小小的身軀之中,讓這個虛擬的角色,變得有血有肉。
《哪吒2》太“火”了,人們在對該電影及其導演熱情點贊的同時,也開始思考、研究其中的“成功之道”。我以為,人們不應止步于此,而應注意研究其中的“成長之道”。
英雄哪吒不是一夜成才的,《哪吒》系列導演、票房冠軍餃子也不是。他們的成長除了“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自強意志、“死磕”精神,也離不開父母、師長的正確教育引導。究竟什么才是讓孩子健康成長的正確姿勢?無論哪吒還是餃子,他們的成長故事都給人以深刻啟示:留有空間,靜待花開。
要給孩子留有“放空自我”的空間。哪吒的父母跟天下的父母是一樣的,都深愛自己的孩子。可是,他們沒有“卷”孩子,沒有天天逼著孩子無休止地學習,也沒有非要他“爭第一”“做第一”。哪吒的老師太乙真人,也沒有打著“嚴師出高度”的旗號,讓他忙于學習而喘不過氣來。他們都給了哪吒可以玩耍、發呆、放空自我的空間。餃子在出名之前,曾靠母親每個月1000的退休金維系生活。母親并沒有催著他“掙錢”“出名”“成家”。這給了餃子空間,讓他得以沉淀、成長。
現實中,有的父母、師長,無論是對孩子、學生的“愛”,還是希望其“成功”的強烈愿望,都“過了頭”。“愛的泛濫”讓孩子們淪為“學習機器”,嚴重擠壓了他們休息、休閑、娛樂的時間,嚴重擠壓了他們“放空自我”的空間。
在森林中,可以發現大樹與緊挨著的小樹之間,大多保持著一種微妙的距離,大樹的樹冠不會遮擋小樹的樹冠。但也有的距離太小,小樹幾乎失去了“私人空間”,幾乎完全被大樹的樹冠遮擋了陽光和風雨。小樹被大樹“保護”得“密不透風”“弱不禁風”,失去了成為大樹的空間和可能。樹猶如此,人何以堪?如果父母、師長不給孩子們留有“放空自我”的空間,那他們就連健康成長都難以保證,就不用奢談什么“成才”“成功”了。
要給孩子留有“試錯”的空間。哪吒由于是魔珠轉世,性格暴躁,行為魯莽,從小犯的錯,闖的禍,數不勝數。但是,他們父母和師父都沒有因此對他“恨鐵不成鋼”,更沒有“失望透頂”甚至“斷絕關系”。正是由于有了“試錯”的空間,哪吒才能大膽、自信、健全地成長。
畢業后近4年的時間里,沒有任何收入來源的餃子,一心撲在了做動畫短片上。當時很多人都覺得他是不務正業,還有同學到家里探望他,最后和他說“好自為之”。雖然餃子的同學都認為他“錯了”,但他母親并沒有因此而否定他,而是給了他最大的包容。
而在現實生活中,有的父母以“為你好”“恨鐵不成鋼”的理由,時常對孩子進行打罵。有的父母對孩子的批評超出就事論事的范疇,上升到“人品”的高度進行整體否定,傷及甚至摧殘孩子心靈和自信。這無異于擠壓孩子成長的空間,讓他們畏首畏尾,害怕嘗試,害怕犯錯。
要給孩子留有“做自己”的空間。記者問餃子,《哪吒2》中哪一句臺詞是他最想表達的。餃子的回答是,母親從來沒有在意過他是成仙或成魔,母親只是希望哪吒知道他永遠都愛他。也就是說,無論是哪吒還是餃子的母親,她們真正偉大之處,并不在于培養了“成功”的孩子,而是無論孩子是否成功,母親都一樣愛他。
餃子從醫學院畢業后,并沒有去當醫生,而是選擇進入廣告公司。當時的餃子生活拮據,要靠母親接濟,更看不到成功、出名的一天。但母親相信他是一個做事認真踏實的人,尊重和支持他的選擇,讓他“做自己”,而沒有要求他必須走怎樣的人生道路。
從結果上看,哪吒成了英雄,餃子也成了票房冠軍,他們都“成功”了。不過,這并不代表父母、師長都應該要求甚至強求每個孩子都“成功”,“出人頭地”。實際上,無論孩子是成功還是平凡,父母、師長都應該一視同仁,坦然接受,支持他們大膽地做自己,才是愛孩子的正確姿勢。正如東海龍王對他的兒子敖丙所說的,“父王只是想用自己的經驗為你謀個幸福。但現在看來,父輩的經驗未必全對,你的路還需要你去闖,今后忠于自己內心的選擇吧。”(李蓬國)
- 2025-02-18鐵路護航春運 讓放心出行滿溢暖心溫度
- 2025-02-18春至沃野農事忙,鐵路助力春耕“加速跑”
- 2025-02-18【地評線】飛天網評:AI醫生“上崗”,提醒適應AI時代變革
- 2025-02-18魔童踏浪鬧海歸來 《哪吒2》點亮國漫新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