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超過3.1億人,其中失能失智老人約4500萬人,養老護理需求日益增長。同時,我國養老照護服務特別是人才供給還存在較大缺口。最新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僅有248萬余人次取得養老護理員職業資格證書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面對人才的短缺,各地各部門要擴大人才供給、優化人才結構和提高人才待遇,為我國的養老事業注入強勁的人才動力。
擴大人才供給。我國銀發經濟規模已達約7萬億元,到2035年,銀發經濟規模有望達30萬億元左右,養老護理等生活服務消費增長空間巨大。面對巨大的市場需求,各地各部門要從養老護理人才的培養發展角度出發,拿出更加接地氣的政策舉措,擴大人才供給。要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迫切需要,補齊短板。要打造養老照護師勞務品牌,激勵更多應屆畢業生進入當地養老服務機構專職從事養老服務工作,要通過完善薪酬評定調級機制、制定職稱評定標準、出臺社會福利、積分落戶激勵辦法等,為養老服務人才創造更有吸引力的發展環境。要積極開設養老服務相關專業,拓展職業技能等級,新增高階職級,吸引青年人才就業。要通過繼續教育和職業認證,提升現有從業人員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競爭力。要加強養老護理人才的標準化培訓,建設全國養老服務人才的信息服務系統,促進人才區域間流動,要提升養老護理職業的社會認可度。
優化人才結構。優化養老護理人才結構,要從人才培養、技能評價、就業保障等方面協同發力,為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撐。各地要出臺相關政策增強養老護理職業的吸引力,要整合部門資源,完善養老服務人才發展政策支撐體系,要鼓勵職業院校增設養老服務專業,并與醫療機構、養老企業合作建立實訓基地,推行“工學交替”培養模式,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要創新培養模式,通過“學歷教育+職業培訓+實習實訓”三位一體的培育模式,提升現有養老服務人員專業技能和服務水平。要分層分類開展專項培訓,設立繼續教育補貼。要落實技能等級與職稱、學歷互認,支持企業自主開展職業技能評價。要嚴格審核培訓機構資質,完善人才獎勵機制,鼓勵多點執業和多樣化服務,實現多勞多得、技高者多得。通過政府主導的供需對接工作,確保精準對接、供需對口,促進養老服務人才區域合理布局和協調發展。
激發人才活力。要讓更多的養老護理人才脫穎而出,要更多的年輕人加入到養老事業中來,關鍵要激活人才的內動力。各地要著眼提高養老護理人員技能素質和薪酬待遇,為養老護理人才提供更好的工作環境。要切實提高養老服務人才的薪酬待遇,支持跨行業人才轉型從事養老護理工作,鼓勵社會工作、康復服務、老年營養、心理咨詢等領域的人才加入養老服務行業。要通過職業教育和培訓,提升養老護理人員的專業素質和能力,培養更多符合市場需求的高素質養老服務人才。要建立科學合理的人才評價機制,完善養老護理人員的職稱評定體系,鼓勵他們通過專業技能認證和繼續教育提升職業水平。要合理使用和管理人才,建立健全養老護理人員的職業發展路徑,提供晉升機會;優化工作環境和條件,提高工作滿意度和歸屬感。要通過完善保障和激勵措施,提供良好的福利待遇,對表現優秀的護理人員給予物質和精神上的獎勵。(李萍)
- 2025-05-11【地評線】飛天網評:讓好作風在實干中拔節向上
- 2025-05-11小隴漫評|杜絕“欽差”式調研
- 2025-04-18【地評線】飛天網評:搭起就業供需橋梁,促進民企與人才對接
- 2025-04-18“云端天路”的守護傳奇:《開心嶺》的時代敘事與光影表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