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興則經濟興。近年來,各地主動作為,前瞻布局,更加重視發展實體經濟,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建設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推動傳統產業躍遷升級。傳統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支撐國民經濟發展和滿足人民生活需要的重要基礎,關系國家發展與安全的大局。中國傳統產業產品市場廣、產業規模大、企業數量多,在穩經濟、穩就業等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各地重視科技創新,加快技術賦能,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為傳統產業注入了新動力。各地加快鞏固提升傳統產業,向轉型要動力,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推動工業企業技改數轉。向創新要活力,各地以延鏈、補鏈、強鏈為重點,打造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新材料產業集群。傳統產業是我國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信心和底氣。各地以傳統產業為基礎,著力打造戰略性產業集群,將注重提升傳統優勢產業集群的生產質量效益,培優做強一批傳統優勢產業。越是在經濟發展的關鍵時刻,越是要重視傳統產業發展,越是要通過科技成果的加持與運用,加快傳統產業躍遷升級。
促進新興產業茁壯成長。新興產業是新的經濟增長點,新興產業的發展對于促進經濟增長、優化產業結構、提升國家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各地聚焦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若干戰略性新興產業,開辟產業新賽道。以低空經濟為例,各地抓實空域改革、設施建設、產業布局,通過出臺更加有力的政策,合力托舉低空經濟“高飛”。據中國民航局預測,到2025年,我國低空經濟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5萬億元。可見,我國低空市場潛力巨大,萬億級市場空間有待挖掘,其中無人機產業優勢突出。各地推動低空經濟規模不斷擴大,聚集更多企業競相發展,在城市治理、空中交通等多個場景形成“你追我趕”的格局。各地以應用場景為抓手,深入拓展低空經濟、新型儲能、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發展空間,為新興產業發展注入了新動力。面向未來,各地要前瞻布局,超前謀劃,推動新興產業茁壯成長。
助推未來產業蓄勢積力。未來產業是由突破性和顛覆性的前沿技術所推動,在未來能發展成熟和產業轉化,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支撐帶動作用。各地重點發展人工智能、機器人、量子科技、6G通信等前沿領域。有的著力推動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培育高附加值機器人產品,打造智能驅動的創新生態。有的將人工智能、機器人列為新興產業方向,并明確重點突破相關的核心技術。有的聚焦6G實驗室和6G創新產業集聚區建設,形成規模化應用場景。有的重點發展生物醫藥配套產業。有的通過設立未來產業孵化器、先導區,支持關鍵技術突破和標志性產品開發。有的推動商業航天、氫能等產業應用示范,有的開放人工智能應用場景,促進技術轉化。有的通過制度創新吸引港澳及國際資源,重點發展“新質生產力”產業,強化國內國際雙循環紐帶作用。
傳統產業躍遷、新興產業聚勢、未來產業謀遠,各地持續打造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李萍)
- 2025-07-16【地評線】飛天網評:抓好基層減負需踐行正確政績觀
- 2025-07-16【地評線】飛天網評:讀懂主要數據中的信心與力量
- 2025-07-16【地評線】飛天網評:防汛救災要壓實責任抓重點
- 2025-07-16【地評線】飛天網評:為全球版權治理注入中國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