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是我國推進改革開放的重要舉措。40多年來,國家級經開區堅持擴大開放,深化改革創新,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建設、區域協調發展和產業高質量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面向未來,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各地要拿出責任擔當,持續釋放活力,在深化改革中扎實推進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
勇于擔當擔責。經過40多年發展,國家級經開區由東到西、由點到面,為推動我國經濟發展注入強大動力。目前,我國已有232家、遍布31個省(區、市)。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國際經貿秩序正在遭受嚴重沖擊,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愈演愈烈,外部環境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增加。國家級經開區要堅守初心使命,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深層次改革、高質量發展。目前國家級經開區內的外資企業超6萬家,有進出口實績的外貿企業約9.9萬家,2024年實際使用外資和進出口額均占全國約1/4,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9萬億元,區內各類經營主體超490萬家,包括7.3萬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和8.5萬家高新技術企業。面對壓力挑戰,國家級經開區要及時調整發展定位,創新體制機制,在開放發展中承擔更重要的責任、發揮更大作用。各部門要不斷完善與提升,持續夯實和深化,力爭做到促改革、推開放、謀創新、接地氣。
持續釋放活力。國家級經開區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積極推進高質量發展,有效發揮穩外貿穩外資的“主力軍”作用。在經濟發展的關鍵時刻,國家級經開區要持續釋放動力活力,尤其是在發展動能方面要敢于創新。當前,國家級經開區擁有超過700家國家級孵化器和眾創空間,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占全國的18.3%。要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積極運用新技術、新模式改造提升石化、機械、輕工、紡織、食品等傳統產業。要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千億級產值規模的產業集群,重點培育形成以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高端裝備制造、人工智能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主導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要瞄準科技前沿,加快謀劃布局建設未來產業。發揮功能平臺疊加優勢,探索構建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堅持在全球范圍匯聚配置資源,在開放環境下自主創新,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進一步深度融合,為國家級經開區注入新活力。
堅持創新探路。因改革開放而生,為改革開放而“試”,經改革開放而強。國家級經開區在制度創新、吸引外資、發展經濟方面不斷突破,成為引領改革開放的風向標。各地要聚焦土地、人才、資金等要素保障,有針對性地作出部署,為國家級經開區向新向優發展創造條件。要實施分布式發電市場化交易、支持完善企業碳排放統計核算和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等先行先試舉措,為綠色低碳發展提供有力保障。要深化國家級經開區改革創新等政策舉措,為外資企業在華發展提供更高水平的政策平臺,助力外資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推出更多符合中國市場需求的產品和解決方案。要加強和本土企業戰略合作,構建更完善的產業生態,抓住廣闊市場更大的機遇。要鼓勵國家級經開區大膽試、大膽闖,加快探索自主開放新路徑,形成更多可復制推廣的制度型開放創新成果,為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作出更大貢獻。(張閑語)
- 2025-07-22【地評線】飛天網評:為文化保護與發展注入科技動力
- 2025-07-22【地評線】飛天網評:從經濟半年報中看信心力量
- 2025-07-22【地評線】飛天網評:厚植新時代城市發展的底色底蘊
- 2025-07-22【地評線】飛天網評:擔當作為,做好新時代城市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