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何以中國·和合共生”網絡主題宣傳活動在天津舉辦。“何以中國”網絡主題宣傳活動,由中央網信辦、國家文物局等單位聯合主辦。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無論是走在街頭巷尾,還是邁步河灣沙灘,從安居樂業、社會保障,到“一老一小”、公共服務,從城市更新、城鄉融合發展,到基層治理、韌性安全城市建設,天津處處都彰顯出一種民生情懷。
民生是城市發展的底色與亮色。在城市發展進程中,天津始終聚焦民生需求,在改善社會保障、完善基礎設施、豐富文化生活、提高生活便利等方面,努力把群眾所想所盼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從建設社區型養老服務綜合體(農村幸福院),到建設示范型老人家食堂,從新建改擴建中小學校,到新增學位,從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提質煥新,到辦好四季主題系列活動、天津馬拉松、音樂節等品牌活動,從加快建設15分鐘公共文化服務圈、主題體育公園,到廣泛開展群眾健身活動,從深入挖掘用好現有軌道線網資源,更好滿足市民出行需求,到打好藍天保衛戰,從新建與提升各類口袋公園,到集中力量分年度實施老舊管網改造等。在城市建設與城市更新中,天津始終堅持“人民城市為人民、人民城市人民建”的發展理念,持續提升城市宜居品質。
推動城市業態、功能、品質提升,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與期盼。對于一座城市而言,既要有外在的顏值與過硬的基礎設施,也要有內在的品質和完善的治理機制,更要有生機勃勃的內生動力與活力。在城市治理過程中,天津以存量載體盤活、老舊空間復興和老舊小區、地下管網管廊等為重點,堅持體檢先行,強化政策保障,完善投融資體制,加快形成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公眾參與的可持續更新運營模式,不僅推動了城市的有機更新,也推動了城市業態和功能的完善。加大燃氣舊管網改造力度,推動城市公園建設擴面增容,完善市管公園便民服務設施保障能力。通過問需于民、問計于民,既回應了百姓的期盼,也畫出了城市與百姓同頻共振最大同心圓。堅持和加強黨對城市治理的全面領導,扎實推進“六治工程”,不斷提升基層治理水平,推動形成黨建同心圓、治理一盤棋。
家事國事天下事,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是頭等大事。衣食住行關照萬家燈火。天津深入踐行人民城市理念,把保障居民安居樂業作為城市建設和發展的頭等大事,突出就業優先,織密扎牢社會保障網,辦好“一老一小”等民生實事,增強基本公共服務均衡性和可及性,著力打造宜業宜居宜樂宜游的“幸福之城”。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堅持穩存量、擴容量同向發力,保重點、優服務同頻共振,持續促進就業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堅持“精耕山海、細作人文”,深度挖掘山海河樓等特色資源,突出天津城市文化特點和精神氣質,全方位發力,推動文旅體商等跨界融合,努力讓文旅資源更好惠及人民群眾。從古文化街的人潮熙攘,到五大道的人流如織,從橋邊音樂匯、街頭舞臺劇等精彩出圈,到遠洋航線增多、首店密集上新、郵輪旅游火爆,天津匯聚了城市發展的人氣、商氣、煙火氣,也彰顯了服務為民的初心與恒心。(李萍)
- 2025-08-13【好評中國】在津沽大地解碼“何以中國”的文化密碼
- 2025-08-13【地評線】飛天網評:織密監督網,給農村“三資”戴上“緊箍咒”
- 2025-08-13【好評中國】津韻悠悠看中國,和合共生譜華章
- 2025-08-13【好評中國】河海津韻,演繹水與城的浪漫交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