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丁小鳳
在平涼,戲迷們提起國家一級演員、市戲劇曲藝家協會主席蒲虎勤都很熟悉。
蒲虎勤視藝術為生命,12歲進入戲曲學校學習戲曲,就此與戲曲結下了一輩子的緣分。“與戲曲結緣的這43年,在最基層的文藝一線背過鋪蓋卷、睡過麥草鋪、住過百家屋、吃過千家飯,演出4000余場。”回憶起自己的戲曲人生,蒲虎勤感慨不已。
2018年5月29日,蒲虎勤創排的大型現代眉戶劇《崆峒山下》進行首演匯報演出。最終,獲得第五屆甘肅戲劇紅梅獎大獎賽劇目綜合大獎第一名,第九屆敦煌文藝獎,創下現場直播點擊量232萬多次的記錄。
作為戲曲藝術的傳承者,如何進一步保護、傳承和弘揚好這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蒲虎勤一直有自己的想法。他告訴記者:“時代在發展,戲曲也要與時俱進,在貼近生活、服務群眾中找到一條新的發展之路。”
從2018年開始,蒲虎勤與平涼第十中學合作,首做公益性戲曲進校園戲曲培訓項目,無償為全體在校生提供戲劇表演培訓服務,以開辦戲曲實驗班的方式,從戲劇的基本功抓起,指導學生們學習演唱戲曲。為了讓孩子們更深入地了解并參與戲曲活動,他將戲曲表演實踐帶入課堂,帶領學生們排練能體現社會主義價值觀、社會正能量、親情大愛無疆的大型現代眉戶劇《父親》,讓孩子們參與體驗真正舞臺演出的過程,而這也是戲曲班從基礎到舞臺實踐的必經過程。
經過6年多的積淀,平涼十中戲曲班(崆峒區青少年戲曲培訓基地)在甘肅省有了一定的社會影響力,并以平涼十中為中心向外輻射擴展。截至目前,戲曲進校園已覆蓋平涼市多所學校,形成小學、初中、高中一體化良性發展,培訓學生獲得第二十一、二十五屆中國少兒戲曲小梅花金獎,蒲虎勤也同時獲得“小梅花金獎指導老師”稱號。
蒲虎勤不僅積極投身于傳承、授徒事業,還把多年收集來的戲劇文獻資料、皮影、木偶、服裝道具等分類整理,在平涼十中創建戲曲展館,讓孩子們從一頂頭盔、一件服飾來拓展到歷史人物故事中,更深刻地了解中國歷史,提升對傳統優秀戲曲文化的認知。
2022年5月18日,“平涼非遺一條街”在崆峒古鎮落成,蒲虎勤個人籌辦的戲曲展館入駐其中,成為平涼的新文化地標和修身、傳藝的新場所。“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這些年為地方戲曲藝術遺產的搶救、挖掘、保護、傳承與展示貢獻了自己的力量,現在我對戲曲的傳承和發展信心更足了。”蒲虎勤表示,作為傳承人,他將一如既往地做好戲曲的傳幫帶工作,努力將這一文化瑰寶傳承下去,不斷發揚光大。
- 2023-03-21人物傳記《裴正學的醫路人生》捐贈儀式在武山縣舉行
- 2023-03-16【文化視點】葉舟:河西走廊是讀不完的大書
- 2023-03-15【重推】壁畫臨?。焊惺苊赖臍v程
- 2023-03-13【代表通道】讓更多人感受到文字和閱讀的力量——甘肅團代表陳天竺走上“代表通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