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識】
《說文解字》:“卑,賤也,執事也。”卑與賤,開始的時候,說的并不是人品差,而是身份低。執事,就是干活;干活的人,為什么就低呢?這可能與“君子勞心,小人勞力”相關,也可能與“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相關。從人的身份出發,“卑”字不斷引申,向人的地位、人的素質、人的見識、人的姿態等各個方面延伸。
《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釋之既朝畢,因前言便宜事。文帝曰:‘卑之,毋甚高論,令今可施行也。’于是釋之言秦漢之間事,秦所以失而漢所以興者久之。文帝稱善……”所謂“便宜事”,可能就是從前如何如何,圣賢如何如何,天花亂墜,洋洋灑灑,估計都是些高大上的“勵志”內容。漢文帝聽得不耐煩了,就說“卑之,毋甚高論”,意思是讓張釋之調門放低一點,平實一點,接地氣一些,不要高談闊論、夸夸其談。于是,張釋之講了秦漢之間一些事,說明秦為何失天下,而漢何以興起,贏得了漢文帝的贊許。
由此可見,“卑”也并不像一個貶義詞,而與之相反的“高”,則面目可憎,讓人生厭。
常言道:“清談誤國,實干興邦。”所謂“清談”,就是貌似高明,實則妄論;貌似高深,實則空談;貌似頭頭是道,實則紙上談兵。所謂“實干”,不就是“執事”嗎?執事者各執其事,人有事干,事有人干,何事不成,何業不興?“坐而論道”高在何處,“起而行之”何卑之有?
“卑”與“尊”、“貴”與“賤”、“高”與“下”等等,并不是單純的價值問題,有時也是價值觀問題。韓愈《師說》說得好:“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卑”有時也用作謙詞。現在很少有人說了,但能說明一個普遍的問題:同樣的字,同樣用在你身上,你自己說出來和別人說出來,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尚之)
- 2022-05-09吃:無關緊要的話,口吃的人不會去說
- 2022-05-06雨:人生在世,哪能時時處處風調雨順
- 2022-05-05夏:烈日之下,一定有一群人在汗流浹背
- 2022-04-28官:反貪就是取信于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