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旭斌
小鎮在秦嶺南麓成縣縣城的北部,處在淺山丘陵連綿起伏的懷抱里,是遠近聞名的糧油主產區。無名的小河潺潺歡奔,山澗的小溪淙淙流淌,梯田里莊稼茂盛,村莊里炊煙裊裊。
青青翠翠的山坡上,孕育著糧藥瓜果;盤山的公路上,川流不息的汽車宛如長龍。
一個天色將晚的黃昏,我迎著晚霞,在徐徐的清風里,來到這片童話般的小鎮——陳院鎮。
陳院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村莊里的房門多朝南開,圖的是向陽,夏天納風,冬天御寒。
站在山梁俯瞰,連接十多個農莊的水泥路環環彎彎,曲折蜿蜒,盡收眼底。滿山的核桃林,碩果累累,滿坡的桔梗地,蕩漾著一片片紫色的花海。這方靈秀的水土上,發展起了許多農旅融合的新產業,流傳著許多傳奇般感人的鄉村故事。
來自河北的企業家宋先生,響應東西部扶貧協作的號召,來到成縣陳院鎮梁樓村,在村里投資創辦了公司,加工電力護套、有機肥等,吸納群眾在家門口就業。到了年底,公司為父老鄉親分紅。春節,他們為全村400多戶群眾送去豐盛的年貨。為了幫助農村老人提高生活質量,又為60歲以上老人發放養老金10多萬元。
一位叫趙利江的退役軍人,先創辦了漁樂農莊,又發起成立鄉村生態旅游公司,建游樂園、垂釣園,辦民宿、開度假村,又試水魚菜共生項目,實現了養魚不換水、種菜不施肥,生態共生、循環利用。
領頭做農產品電商的趙武強,走訪了全縣每一棵上百歲的核桃樹,在大山中收購土蜂蜜、山野菜,從網上賣向全國,還辦起核桃油加工生產線。
讓一個個沉睡的鄉村,成了游人如織的歡樂谷、鄉親就業的夢工廠。
走進更遠的棋盤村,深入林蔭,跟著老馬去看望一個低保戶,他們家房子是新蓋的,屋內家具齊全,床鋪都是新的。志愿者剛上門給他理完頭發,看起來精神抖擻。去年以來,他通過醫保政策轉院到外地,徹底看好了老病。少了顧慮的他,跟隨老馬在山中種藥材。
老馬是土生土長的陳院人,話少,但說起黨的好政策,他卻一口清。誰家孩子上大學,誰家老人有慢性病,他也一清二楚。我們一路走著,他一路指著,給我們講著,不時地問:“瞧,這是啥藥?”這處處是草藥、山山披綠紗的山村,其實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藥鄉,但就是缺少規模化的精深加工。看得出來,他心里在這方面已有想法。
老馬驚訝于我能識別出沿途的中草藥,他像遇到知音一樣,對我們同行的人滔滔不絕地講述他辦藥廠的想法。一路說著,憧憬著,他問我:“我說的,對嗎?”我不住地點頭,豎起大拇指。
老馬這樣勇敢追夢、不甘落后的山里人,仿佛是我的與土地割舍不開的父輩。太陽下,向日葵即將成熟,老馬憨憨地笑著,他帶領鄉親們創辦的合作社紅紅火火,他流著汗的臉頰被曬得黝黑。因為勤勞和實誠,鄉親們都愿意跟著他干。
漫步山道,我看見萬里晴空,白云、炊煙緩緩飄蕩。山彎、梯田和山林里的樹木、藥材,在太陽下放光,被雨露滋長。還有成群游山的人、齊聚漁樂農莊的人,他們把對生活的熱望轉化為結伴游玩的休閑與開懷。
太陽天生就沒有過憂郁,奮斗的人最終不辜負汗水。在陳院,2015年回鄉的青年小尚,當時揣著打工攢下的4萬元錢回到白馬寺村,建場養雞。他不斷摸索,歷經挫敗,辦起了合作社,帶動幾十戶鄉親養殖貴妃雞,通過提供統一的雞苗、飼料配比、養殖技術,待雞出欄后他再統一收購、包裝,然后在網上銷售。現在,他每天帶著數千雞仔做直播,通過電商賣土雞。
一座座山彎里,一片片辣椒園郁郁蔥蔥。雨后被太陽炙曬的田地,蒸騰著泥土的芬芳。山谷放飛溪流,溪流便響徹回聲;山坡敞開了胸懷,草木便打開心扉;雨水灌注入泥壤,百花便絢爛怒放。
坐在黃家河邊的樹下,歇在龍門山峰的半腰,對面的村寨藍天碧樹,青瓦白墻,新廣場、快遞店建在了家門口。每家每戶的新房堅固寬敞,院落整齊干凈,雞鳴犬吠中,鮮花爭艷,院邊菜園里,豆角滿架。人們給鍋灶貼上瓷磚,水管、電纜、網線通到了家家戶戶,廳堂明亮,傳來陣陣歡聲笑語;人們將不順暢的道路收拾平整,把路頭路尾的泥塵認真清掃,給村路打上防護墻樁,讓旅人平安暢行。
別具一番氣象的鄉村里,那些父老鄉親改變生活、建設家園的一舉一動,閃現在眼眸中,在櫻桃園,在辣椒園,在核桃園,望著他們種菜種果耕作不休,汗流浹背,讓我感到這辛苦而忘記成本的勞動,本身生動。當年離鄉的年輕人,紛紛回到老家,望著一天比一天好的日子,美滋滋的心里常流出幸福的淚光,就像遍野之上迎風舞蹈的蓬草野花,捧著晶瑩閃亮的露珠,感謝大山……
前兩年,我常到天梁上,夏風溫熱,小雨歡涼,山花微香,每次去都覺得愜意而忘懷。一年四季,油菜花開,麥子灌漿,玉米抽穗,萬物應節而生、豐收在望的場景,勝過一切美麗的圖畫。鄉村大野上,耕耘者的耕耘,山和水知道,云和風知道。
今天,重來陳院,感覺這片土地變得越來越年輕,生機勃勃又充滿希望。核桃樹漫山遍野,玉米掛苞,大豆結莢,蔥蔥蘢蘢,金銀花、桔梗園連片成帶,吹金吐銀。炎炎盛夏,人們躲進冰雕館里,享受科技帶來的別樣清涼。游客們在薰衣草花園里漫步,以各自的方式告訴別人自己的幸福。我的心驀然間如河水漫漲,又像山花開放,而心生趕上這個好時代的感恩。也許,鄉村振興之“新”,核心正是這地盡其用,是農民生產生活方式轉變換來的新姿態,是人們對生活更加美好的向往。
- 2022-11-18百巷猶存千秋事——京城報業小記
- 2022-11-14一場晨霧罩初冬
- 2022-11-14蒹葭穿越
- 2022-11-14千里黃河水滔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