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麗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是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增強人民群眾文化生活獲得感、幸福感的關鍵。我們要持續推進文化惠民工程提質增效、走深走實,進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讓群眾享有更加充實、更為豐富、更高質量的精神文化生活,夯實甘肅文化強省建設堅實基礎。
把握重點,推進公共文化基礎設施更新。緊抓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以公共文化基礎設施更新為途徑,提供更多文化惠民新空間。加大各市州、縣區特色文化場館建設,融入地方時代發展烙印、地方先進人物故事等地方特色主題,創新情景劇等展現形式,更好地展現城市發展的軌跡,增強群眾的認知度。創新文化惠民空間載體建設,在高效利用各類公共文化場館的基礎上,與城市書房、文化驛站、文化客廳等新型文化空間形成有效銜接與互動,共同打造惠民平臺。改進文化場館展陳服務,創設更多參與式、沉浸式場景,讓各類文化場館成為廣大群眾感知歷史、體驗文化、傳承文脈的大學校,讓歷史文物講好甘肅故事。常態化開展系列“優秀傳統歷史文化”主題美術展、書畫展活動,提升廣大群眾對傳統文化的認知感,進一步激發人民群眾主體參與的活力。
破解難點,提高公共數字文化覆蓋面。依靠數字化平臺、現代化信息手段,完善優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為廣大市民提供更好、更全面、更便捷的文化服務。聚焦5G、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加強傳統文化行業內容、形式和交互體驗等創新,促進文化資源數字化轉化和開發利用,推進傳統文化產業轉型升級。強化數字文化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切實提高場館公共文化云覆蓋率和數字文化驛站鄉村覆蓋率,推進省內公共圖書館數字文化資源實現互聯共享。推進公共文化服務智能化。依托公共文化云平臺,培育“云上群星獎”“云上鄉村村晚”等數字文化服務品牌。場館建設采用沉浸式語音導覽、AR全息繪本、3DAR閱讀涂鴉墻、場景復原等數字化現代手段,運用“互聯網+”,激活文物、遺跡等傳統文物“云端”新價值。穩步推進縣級應急廣播體系建設,高質量完成智慧廣電固邊工程項目。
塑造亮點,提升文化惠民服務質量。發展公共文化服務,必須以群眾的文化需求為出發點,在普惠均等、便捷高效上下功夫。各類博物館、文化館、紅色紀念館等應建立多種公眾溝通渠道,開展“訂單式”“菜單式”服務,推動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創新開展文化志愿服務,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打破文化場館“朝九晚五”的開放時間限制,探索延時、錯時開放以及預約服務、館外服務等服務方式,為不同時間段進館的群眾提供更多選擇。辦好農民文化藝術節、“村晚”等群眾性文化活動,優化改進農家書屋、農村電影公益放映等工作,加快形成城鄉一體、立體覆蓋的文化服務供給體系。立足省內文化場館位置分布現狀,建立文化場館集聚圈,劃定文化場館中心區、對周邊各個分散的文化場館進行文化功能分區,提檔升級,形成集聚圈的有效聯動。探索形成集聚圈內打卡蓋章互動、有獎問答等環節,在提升各功能區大融合的同時提升群眾的參與度。深化“書香隴原”建設,推進“15分鐘閱讀圈”城市閱讀空間建設,打造一批兼有閱讀、咖啡、文創等功能的一體化復合型文化空間。積極推進非遺文化融入生活。盤活本土優秀傳統文化資源,深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亮點,依托專業師資、平臺及課程資源,充分發揮非遺傳承人帶領技藝傳承的作用,提升人民群眾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夯實支點,強化文化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充分發揮人才在文化惠民工程實施過程中的引領和支撐作用,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強化基層文化場館人員隊伍建設,加大基層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力度,壯大基層文化人才隊伍,為鄉村文化惠民提供切實人力支撐。鼓勵離退休文藝工作者、文化志愿者在農村擔任文化指導員或文化協管員,逐步建立一支素質較高的基層公共文化隊伍。完善人才引育機制,吸納民間藝人、鄉土文化能人、民族文化傳承人等人員參與基層兼職文化人才隊伍,探索與省內文化領域專業高等院校的合作機制。完善文化人才評價考核、選拔任用、福利待遇等政策體系,探索建立高層次文化人才協議工資制和項目工資制,用良好的用人導向和優質的福利待遇吸引、留住文化人才。
完善制度,加強實施效果評估與反饋。文化惠民是文化發展的目的和方向,關鍵在于“活化”,實現人和文化的零距離接觸。立足實施效果評價結果,進一步夯實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有利于全面提升文化惠民工程管理水平。建立文化惠民工程評估考核機制。對已建成的各級各類公共文化設施的服務能力、財政保障、人才隊伍建設和功能作用發揮等情況開展檢查,對發現的問題,應提出限期整改,建立重點治理清單,督促重點治理對象完成治理,提高文化惠民工程項目完成實效。建立文化惠民工程反饋機制。定期對文化惠民活動的參與度、滿意度、影響力等實施效果進行評價,通過反饋意見及時調整和優化服務內容。強化對文化專項資金的使用管理,確保專款專用和資金安全。
作者為甘肅省經濟研究院社會發展研究室副研究員
- 2024-12-31推動高校檔案工作高質量發展
- 2024-12-31瓦日鐵路,山西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 2024-12-31“中歐班列”助力國際博覽會
- 2024-12-31鐵路快運服務彰顯物流新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