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何以中國•和合共生”網絡主題宣傳活動在天津舉辦。魯班工坊作為天津率先主導推動實施的職業教育國際知名品牌,既展現了天津在職教領域的發展成就與探索創新,也在和合共生中呈現了一種中國擔當、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
在開放合作中展現中國擔當。天津位于河海交匯之處,內陸文化與海洋文化兼容并蓄,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交融互鑒。從這個角度而言,開放包容成為了刻在天津人骨子里的基因,這一點體現在職教領域上尤其鮮明。近年來,天津依托厚實的資源優勢與行業辦學實踐,為全國培養了一大批高素質技能人才,也為全球20余個國家提供了高技能人才培養和職教改革的“天津方案”,走出了一條獨具“津味”特色的職教發展之路。目前,天津已在亞非歐23個國家建成24個工坊。在推動中國職教“走出去”的過程,天津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開展教育合作交流,致力于為“一帶一路”特別是上合組織國家培養高素質國際化技術技能人才,為增進中國與各國之間的友好關系、提升合作國青年就業能力作出重大貢獻。自2016年3月首個魯班工坊在泰國成立以來,中國陸續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展開合作,搭建中外職教合作的新舞臺。
在探索實踐中貢獻中國智慧。文化上的兼容并包,促進了思想上的開拓創新。在河與海的交融交織中,在多元文化的和合共生中,激活了天津人敢于領風氣之先的創新精神。在推進職教合作中,天津注重產業、行業、企業、職業和專業有機結合,注重以實際工程項目為導引,以實踐應用為導向,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融為一體,讓學生從“被動聽講”變為“主動創造”,培養學生解決復雜問題的綜合能力,打破傳統職業教育與企業需求脫節的困境,實現教育鏈與產業鏈的無縫對接,為世界職業教育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面向未來,中國始終以平等姿態、共贏思維推進與各國的職教合作。在需求導向上,注重讓所有專業設置都基于各國實際產業需求。在技術適配上,注重將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新能源等領域的優勢技術與當地資源稟賦、發展條件有機結合。在長遠發展上,立足各國中長期發展戰略,既解決當下技能人才短缺問題,更著眼于培育經濟自主造血能力。
在文明互鑒中提供中國方案。國之交在于民相親。職教合作既推動了各國的人才培養,也是實現了文明交流互鑒,這是一場跨越山海的職教“牽手”,更是一次文明對話的現代演繹。天津始持共商共建、共贏共享的原則,深耕魯班工坊建設,擦亮中外人文交流與職教國際合作“金名片”,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了中國力量。魯班是中國古代工匠的杰出代表,魯班工坊,如同一座座燈塔,承載著大國工匠精神與先進職教理念,將知識與技能的光亮傳播到世界各地,助力各國培養高素質技術人才,推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魯班工坊展現了天津的優秀職業技術和職業文化,也為各國提供了職業教育的中國方案。作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載體,魯班工坊成為連接中國與各國的“技術絲路”,讓更多青年通過職業教育改變命運,讓更多“中國方案”助力世界可持續發展,共同譜寫人類文明交融互鑒的新篇章。(李萍)
- 2025-08-13【好評中國】讓綿長文脈在河海交匯中嬌艷綻放
- 2025-07-22【地評線】飛天網評:為農村公路建設注入新動力
- 2025-07-22【地評線】飛天網評:擔當作為,持續推進農業強國建設
- 2025-07-22【地評線】飛天網評:中國為全球經濟注入信心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