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安全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近年來,甘肅在筑牢祁連山國家西部生態安全屏障方面成績斐然。張掖林木覆蓋率已達24.96%,生態環境質量顯著改善。黑河、石羊河、疏勒河三大水系的56條內陸河河流水量趨向穩定,水生態系統得到有效修復。武威市涼州區等地積極開展荒山綠化,營造碳匯林。同時,甘肅省構建了由“一庫一圖十二網九平臺”組成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不斷完善生態保護監管體系,提升了生態環境監管能力。不僅如此,甘肅率先推進林草碳匯開發,張掖成為西北地區首個林業和草原碳匯項目均開發成功的市州,逐步形成了綠色發展模式,實現了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
當前祁連山部分地區生態系統仍較為脆弱,易受到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的影響,冰川退縮、水土流失、干旱加劇、草地退化等問題尚未得到根本性解決。2024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考察時強調“筑牢國家西部生態安全屏障”,為建立健全保護修復全長效機制,不斷提升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推進祁連山生態保護指明了前進方向。為確保黨中央關于美麗中國建設決策部署在甘肅深度扎根,加力筑牢國家西部生態安全屏障,需建立健全保護修復機制,破解難題。
下好融合棋。科學規劃產業,促進綠色融合。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積極探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統籌推進“能水糧地礦材”一體化節約利用。全面落實排污許可制度,依法淘汰落后產能,堅決遏制“兩高一低”項目盲目發展。合理把控放牧規模,落實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推行草原禁牧、休牧、輪牧制度,推廣草原生態修復技術,提升草地生產力。發展舍飼養殖,減輕對天然草原的依賴。構建草原鼠害監測體系,定期監測鼠害動態,為防治工作提供科學依據。規范旅游開發,充分利用祁連山的自然景觀與生態資源發展生態旅游。建立景區生態保護制度,明確管理機構責任,合理規劃旅游設施建設,采用環保材料與技術,降低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并加強設施運營管理。
下好監測棋。聚焦氣候變化,強化應對舉措。建立冰川監測體系,定期監測祁連山西部冰川變化,為冰川保護提供科學依據。采取保護措施,加強冰川周邊生態保護,減少人類活動干擾,限制冰川旅游開發,推進周邊植被恢復。開展冰川科學研究,深入探究冰川變化機理,為應對氣候變化提供支撐。提升水資源利用效率,推廣滴灌、噴灌等高效節水灌溉技術以及工業用水循環利用技術。加強水資源管理,建立健全總量控制與定額管理制度,統一調度水資源,保障合理分配利用。
下好投入棋。加大資金投入,拓寬多元渠道。加大中央和地方財政對祁連山生態保護的投入,設立專項資金用于生態修復、資源保護、監測評估等工作。整合各部門生態保護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加強資金監管,確保安全合理使用。推進生態補償機制建設,通過財政轉移支付、生態產品交易等方式平衡保護者與受益者利益,推動相關法制化建設。出臺政策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如給予稅收優惠、財政補貼等,創新投融資模式,探索設立生態保護基金、發行生態債券等。加大生態保護技術研發投入,支持科研機構與企業開展技術研發,搭建科技服務平臺,提供技術咨詢與服務。加強生態保護人才培養,完善人才培養體系,通過培訓、引進等方式提升隊伍素質。加強國際合作交流,積極參與國際生態保護項目,學習借鑒先進經驗與技術,加強與周邊國家生態合作,共同應對跨國生態問題。
下好法治棋。完善監管體制,提升執法效能。明確各部門在生態保護中的職責分工,建立協調機制,加強部門溝通協作,形成工作合力。整合環保、林業、水利、國土等部門執法力量,組建生態保護綜合執法隊伍,加強對生態保護法律法規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強化水土保持監測,建立水土流失預警機制,健全執法監督機制,確保執法公正嚴格。加大對破壞生態環境行為的處罰力度,提高違法成本,形成威懾力。制定生態保護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將生態保護工作納入各級政府和部門績效考核,結合“三抓三促”行動,梳理分解督察反饋問題,建立臺賬清單,實行常態化調度與領導包抓責任制,確保問題整改到位。
下好宣傳棋。加強宣傳教育,推動公眾參與。通過電視、報紙、網絡等媒體,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普及生態保護知識,提升公眾生態保護意識。在學校教育中強化生態保護教育,培養學生生態保護意識與行為習慣,組織學生參與生態保護主題實踐活動。建立公眾參與機制,鼓勵公眾參與生態保護監督與志愿服務,營造全社會共同保護祁連山生態環境的良好氛圍。
下好管理棋。嚴格資源管理,規范開發秩序。嚴格礦產資源開發審批制度,加強對礦山企業監管,提高礦山開發準入門檻,確保企業具備先進環保技術與管理水平。推進礦山生態修復,制定修復規劃,明確目標任務,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全面評估礦產開發項目,降低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科學規劃水電項目,充分考量生態環境因素,合理確定開發規模與布局,避免在生態敏感區建設。加強水電項目生態監管,建立監測體系,實時監測評估生態影響,推廣綠色水電技術,提高水電開發生態效益。
通過這“六步棋”,助力生態保護工作,筑牢國家西部生態安全屏障,實現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蔣興國)
- 2025-02-18署名權被“摘桃” 別讓教育行政化荒了教學的田
- 2025-02-18哪吒和餃子的“成長之道”:留有空間,靜待花開
- 2025-02-18鐵路護航春運 讓放心出行滿溢暖心溫度
- 2025-02-18春至沃野農事忙,鐵路助力春耕“加速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