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與企業“雙向奔赴”,答好新質生產力“必答題”。12月26日,2024中國高校科技成果交易會在南京舉行。推動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效能是教育強國建設的重大改革任務,讓更多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新質生產力,不斷彰顯人才強國、科技強國、教育強國的歷史擔當與堅定決心。聚焦高校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在“新”“質”上下功夫,加快以高校科技之“新”孕育產業之新、以高校人才之“智”提升產業之質,為新質生產力建設和高質量發展上交“高校答卷”。
科技供給與創新需求精準銜接,詮釋產教研深度融合效應。當今世界新一輪產業革命和科技革命加速演進,我國高校在科技成果轉化實踐過程中,形成了以校企雙向奔赴為最大效率、以師生攜手共創為最大特色、以政產學研金協同為最大保障的獨特經驗,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強大優勢。聚焦以科技成果轉化為紐帶,鏈接政、產、學、研、金等各方資源,搭建產教研深度融合的橋梁紐帶,促進科技鏈、人才鏈、產業鏈、金融鏈有效融合,擦亮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的“金字招牌”,為推動中國式現代化貢獻新的更大智慧和效能。
人不激不奮,水不激不躍。良好的激勵機制、完善的評價體系等,是確保高校科技成果轉化與不斷涌現的重要保障。一方面,樹牢需求與問題相統一的工作導向,打造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網絡體系,有機融合政府政策要素、高校知識要素、創業創新要素、資金資本要素,利用發揮好國內統一大市場,賦能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另一方面,打破唯學歷、唯資質、唯帽子等觀念,匡正“以實際論英雄”的評價標尺,更好支撐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讓更多高校科技創新成果競相綻放。
“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人才是第一要素、第一資源,讓“智”慧之花茁壯成才,發揮高校培育人才“蓄水池”效應,為產業發展向“新”而行,打造萬馬奔騰、百舸爭流、千帆競發的良好格局。樹牢人才引領發展思維,大力培育政治堅定、專業精湛、刻苦鉆研、忘我付出的高校科研人才隊伍,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愛國主義精神,以正確家國觀、民族觀、科學觀、創新觀滋養高校人才精神信仰,矢志朝著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砥礪前行。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高校創新離不開知識深耕、科技探索,離不開綠色、生態、清風、健康的學術環境。讓高校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激蕩智慧火花與創新精神,加強科技供給與創新需求系統集成,以弘揚科學家精神培育創新人才隊伍,為新質生產力建設、產業轉型升級、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段官敬)
- 2024-12-31做好新時代高校宣傳思想文化工作
- 2024-12-31【甘快說】到西部去,渴望即刻啟程!
- 2024-12-31推動高校檔案工作高質量發展
- 2024-12-31推進文化惠民工程走深走實






